2014年已經溜走一半,國內彩電市場交出的業績是“虧損加大”:據悉,國內市場多數品牌,彩電主業,在不計算財稅補貼等政策支持的情況下,呈現主業加大虧損的局面,且虧損品牌數量還有擴大的趨勢。導致彩電產業,集體性虧損的原因是,市場匱乏吸引消費者的新技術,以及傳統產品的價格下跌。
彩電“無新”將成常態
據奧維咨詢的調研數據顯示,2014年上半年,4K電視的滲透率已經達到21%。4K電視是近年來電視產業最耀眼的新技術之一,也是今年彩電市場最主要的“新產品線”,也是彩電行業的最重要利潤源。據悉,4K電視的毛利接近38%,遠超過傳統液晶電視平均20%上下的毛利水平。
但是,4K電視的加速普及和售價的加速下滑已經是不爭的事實。目前,最便宜的4K電視只有傳統產品的130%的售價,大多數4K產品售價低于傳統產品的2倍。4K產品均價只有2013年同期的一半。另一方面,4K電視的滲透率已經達到21%,未來18個月內可能達到接近頂點的穩定值。彩電企業在4K產品上能做的創新已經“不多了”。
相比4K還有18個月以上的爬坡時間,彩電市場的另一個明星,智能云電視,上半年的市場占有率已經達到59%。這個數據表明,智能電視已經越過了“高速增長期”,在今年年底、或者明年初,就會達到滲透率的最高點。云電視和智能電視未來的發展,將主要局限在,采用更好的CPU和閃存器件等改進上。
面對這樣的局面,也許用不了多久,彩電企業就會難以推出任何有“突出技術看點”的新產品。包括已經走到市場滲透率頂點的LED電視和3D電視,以及正在走上滲透率頂點的4K和云智能電視,已經覆蓋了彩電產業最關鍵的創新空間。在未來1-3年的時間內,彩電企業真正能渴望的只有OLED顯示技術的發展。
年初,LG表示8.5代OLED面板的成品率已經提升到了70%,且在今年底,可實現每月3.2萬片玻璃基板的產能。但是,另一家OLED面板的主要推動者,三星則延緩了OLED產品的大尺寸進程,轉而投資6代線等三星占優勢的中小尺寸產品。此外,以JDP日本顯示為主的日系和臺系面板企業也將OLED產業短期目標設定為中小尺寸。大陸地區的面板企業,雖然也在致力于推動OLED面板的發展,但是整體投資依然側重中小尺寸。
OLED面板的發展,決定了2016年,甚至2017年之前,彩電屆,得不到足夠的OLED面板,來開啟新的顯示時代。在這段時間內,彩電企業的產品創新必須以液晶為基礎。更何況,即便OLED普及,也難以再現彩電代替黑白電視、純平電視代替球面顯像管、背投開啟大尺寸家用電視時代,以及液晶代替CRT的“技術更替輝煌”。因為,OLED只不過是“更好一些的平板技術”,OLED時代,彩電企業還是會面對4K、3D、云智能這些老舊概念——以此觀點看,未來10年、甚至15年內,彩電行業都難以獲得“彩電代替黑白電視、純平電視代替球面顯像管、背投開啟大尺寸家用電視時代,以及液晶代替CRT電視,那樣的技術更替輝煌”。
缺乏具有突破性的新品,這對于彩電產業將是一個難以回避的現實問題,而且是未來三兩年,甚至更長時間彩電市場競爭的主要背景,同時也是現階段彩電企業虧損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