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時下的大屏商用顯示市場,大尺寸已經成為了一股不可逆轉的趨勢,在4K、裸眼3D等潮流元素之外,成為了大屏顯示企業爭奪市場焦點、彰顯技術實力的關鍵性招牌。
在大屏顯示這樣一個講究技術“高精尖”行業,任何潮流的興起都需要廠商的力挺,商用顯示的大尺寸化自然也不例外,而廠商對于大尺寸產品的熱衷,從作為視聽盛會的Infocomm 2014展會就可見一斑。今年的展會上,LG的98英寸的單屏大屏4K顯示器,飛利浦的110英寸的4K顯示器,三星的95英寸超大尺寸LED顯示器等產品紛紛亮相,成為了大會的焦點。也正是在這些顯示企業熱情高漲的推動下,商用顯示才能在“更大”的路上狂奔而去。
那么商用顯示企業為何對大尺寸如何執著呢?首先就要從行業技術的發展成熟說起。在液晶顯示領域,核心的面板技術本就掌握在少數幾個行業巨頭手中,而且,隨著整個行業的不斷發展,技術已經趨于成熟,在短時間很難出現革命性的創新,但是,面對競爭日益激烈的市場,顯示企業必須拿出技術亮點才能脫穎而出,而顯示終端外觀上的大尺寸化無疑能夠給行業用戶帶來最為直觀的震撼力,因此,從技術創新上,這無疑使一條捷徑。
大尺寸的商用顯示器雖然聽著不新鮮,但是,技術門檻卻大幅提高,是各項技術參數提升的合力作用,因此,并不是每個顯示企業都有足夠的精力和技術實力,因此,這就在無形之中為整個行業劃定了一道分水嶺,即產品尺寸越大企業的技術實力越強,可謂是企業品牌實力展現的活招牌。這正是企業在尺寸上追求“沒有最大只有更大”的原始驅動力。
如,飛利浦在接受投影時代采訪時就曾明確表示,不是任何一家公司或者企業都具備大尺寸產品的制造、安裝以及售后服務能力,大尺寸產品推出是飛利浦一種具體化的優勢,在未來,其將會不斷加大投入力度。
其實,在一定程度上來說,顯示企業對大尺寸商用顯示器的執著并非來自于現實的市場銷售利益,而是一種對自身品牌影響力資本的積累。隨著商用顯示應用市場的不斷下沉,用戶群體越來越大眾化,亟待開發的零售市場就是典型的代表,市場營銷“品牌至上”不可逆轉,自然,肩負品牌影響力提升的大尺寸化會備受企業重視。
對于企業而言,要想持續健康發展,就要保證盈利,雖然大尺寸商用顯示器有技術招牌的身份,但是顯示的市場需求則更為關鍵,與市場脫節的技術創新,對企業的價值必將大打折扣。就目前而言,大尺寸商用顯示產品雖然銷量仍有限,但是潛在的市場應用并不少,存在較大的市場增長空間。
在商用顯示領域,大屏幕已然是大勢所趨,如在安防監控、會議室、數字標牌等新興應用領域,大屏幕更是成為了剛性訴求,這也正是大屏拼接市場規模迅速擴張的主要推動力。不過 ,拼接產品雖然是主流,卻并不能完全滿足市場日益多元化的應用需求,如,應用頗為廣泛的液晶拼接墻,雖然拼縫一直在縮小,但是始終無法真正實現無縫,這讓部分有大屏幕應用需求卻又對顯示效果要求較高的用戶頗為糾結,如,高端會議室應用,博物館數字標牌應用等,在這種情況下,大尺寸商用顯示器就成為了最佳選擇。目前市面上推出的110寸單屏顯示器,其尺寸已經相當于2x2的55寸液晶拼接墻,可同時兼顧大屏幕和無縫顯示需求。
同時,在液晶商用顯示產品價格普遍下調的行業大背景下,大尺寸顯示產品則保持了較高的身價,讓企業得以在一定范圍內避免了價格戰。這也是廠商大力投入大尺寸商用顯示的一個重要原因。相關數據統計顯示,2014年第一季度全球大尺寸液晶面板出貨量超越了2013年第一及第二季度的數額。由此可見,在市場強勁需求的推動下,大尺寸商用顯示發展已經步入了快車道。
現如今,商用顯示產品的大尺寸化雖然成為了業界的共識,但是,究竟這種“大”是要適可而止,還是不斷追求,業內人士的意見并不一致。
以三星為例,其商用事業部產品經理翟南極在接受投影時代相關采訪時就曾明確表示,110寸將是三星單屏商用顯示的極限,尺寸上的再度提升反而會降低大尺寸商用顯示器的實用性價值——因為從應用角度來說,超過了110寸的屏可能很多電梯間都進不去,無論是運輸還是安裝,甚至包括用戶最為看重的成本都存在一定的問題。
以110寸為分水嶺,三星選擇了止步,但是,也有企業堅持更進一步。如雙旗科技的韓總在接受投影時代的采訪時曾透露,夏普即將推出一款120寸的4K單屏商用顯示器,并預測,110寸、98寸產品或將成為市場主流。
從廠商的不同打算不難看出,技術已經不是商用顯示器尺寸增長的瓶頸,而是使用性價比的探討。大尺寸商用顯示產品的造價直接與生產規模掛鉤,而由于涉及到生產線調整,投入成本大,除非應用市場規模達到一定程度,否則廠商不會輕易做出調整。這就注定了大尺寸產品不會單純的追求超大,而是要平衡技術的領先與市場應用需求,最佳的解決途徑無疑是定制化提供,即有一般主流的大尺寸產品,對于部分由超大尺寸需求的用戶提供定制化產品,確保企業創新與應用市場規模的高度契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