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達,一家從事二十多年研發制造的音頻廠商,成立于1993年,2012年在深交所上市,2013年發布自主研發的第一顆Wi-Fi音頻芯片及解決方案,同年6月正式發布旗下可穿戴產品。這幾年來的動作頻頻,讓這家默默耕耘的企業逐漸走進更多人的視野。如今,奮達也向包括華為、聯想在內的一些國內及國際知名企業提供智能可穿戴解決方案。有幸采訪到了奮達CEO汪澤其先生,讓他為我們解答這背后的故事。
奮達是什么?
“簡單而言,奮達是一個與時俱進的科技企業。”汪澤其介紹說,“我們有無線射頻、軟件、精密制造及電聲四大核心競爭力,基于這些方面的能力,我們不斷與時俱進,在產品線研發、合作商業模式和服務模式上,不斷創新,增強自身的競爭力,為客戶提供更好的產品和服務。”
汪澤其早年畢業于哈佛大學商學院,從哈佛商學院獲得MBA學位后的第一份工作,是在紐約摩根大通(J.P.Morgan)的一個關聯基金從事兼并收購(M&A)工作。2010年回國擔任奮達科技CEO,,作為伴隨奮達一步步改革一步步成長的領導者,他也對奮達的發展感觸頗深。他說,最大的感受就是意識到平臺的重要性。奮達通過近二十年的積累,擁有一個不錯的生產體系,擁有在電聲行業長久積累的良好聲譽,使得奮達能夠站在這個基礎堅實的平臺繼續前行。其次,與時俱進也非常重要。因為消費電子在過去的三年五年里發生了大量的變化,其中某些變化甚至是革命性的變化,不可避免地影響到了整個消費電子產業鏈里面的生態,以及這當中的每一個企業。與時俱進的企業才有可能基業長青,因循保守的企業在未來遇到的風險會非常大。
智能產品漸露頭角
在今年8月13日,奮達科技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發布了首款全金屬Wi-Fi音響“威峰”和高品質超薄藍牙便攜音箱“刀峰”。對于Wi-Fi音響,相信大多數人都比較陌生。那么市場是否真的需要藍牙或者Wi-Fi這類無線音響呢?汪澤其表示,Wi-Fi智能音響在未來必將成為市場上一個主要的產品系列。Wi-Fi音響給為生活品質有一定需求、有一定想法的消費者提供了較好的用戶體驗。首先,Wi-Fi的帶寬比較寬,意味著傳輸音質比較好。其次是連接方便,手機或平板一打開,就可以自動連接上Wi-Fi設備,同時也會連接到Wi-Fi音響上,便可以隨時隨地去享受音樂。實際上,“威峰”音響已經實現了通過家庭局域網實現無線播放的功能。此外,未來的物聯網,也將會通過Wi-Fi進行連接。
說到產品,汪澤其表示在接下來的2015年,奮達將不斷推出基于藍牙、基于Wi-Fi的音箱,及智能設備。Wi-Fi、藍牙音箱在也將會在品質和造型方面更上一個臺階,甚至會借助奮達強大的電聲和無線實力,推出多房間音響系統。而智能設備也將是奮達未來非常重要的產品線。可穿戴屬于智能設備大類里面的其中一類產品,截止至目前為止,智能硬件用在消費者身上的就叫可穿戴,用在工業上面這個設備就叫做工業智能化設備。“所以大家所看到的可穿戴,僅僅是冰山的一角,整個冰山就是智能設備。在接下來的2015年或者2016年,將會不斷地看到我們的智能設備以不同的形態出現,但它的核心基礎和平臺是類似的,也就是說它的云平臺、數據處理、硬件、軟件等,多數情況下是互通的。”汪澤其說。
靠技術和品質取勝
說到競爭優勢,汪澤其信心十足,他告訴記者,奮達不管是在音頻還是在智能設備上,比起競爭對手來說,擁有更加豐富的經驗。在音頻方面,奮達的電聲擁有20多年的積累和沉淀。電聲是不能完全量化的,如藝術品一般,實際上是工程和經驗的結合。特別在聲音的處理及細節的把握,需要大量的經驗和熱情去對待。在這一方面,奮達團隊的能力是比較突出的。在智能設備方面,奮達的優勢在于她是國內比較早做可穿戴的企業之一,也是國內為數不多的能夠在硬件設計、軟件開發、精密制造、云平臺和數據服務做得比較強的企業。這種相對全面的企業,能夠給客戶帶來非常大的綜合價值。
此外,汪澤其還提到,奮達為歐美市場眾多國際一流品牌做了很多年的生產與制造,整個公司的品質標準和物料標準都是按照國際一線高端品牌的標準執行。而這些標準,貫徹整個公司,涉及到整個研發、物料、品質、供應鏈,甚至到人員的培訓及供應商的選擇。奮達在國內推出自主品牌的產品,也是遵從的這套標準,這也是奮達的優勢之一。當然,奮達本身是一個以傳統制造為主的企業,在營銷和傳播方面并不是強項,因此,在藍牙音響、Soundbar、Wi-Fi音響、家庭多房間系統等方面,仍然會秉承一直以來以音質和質量取勝、以技術取勝的方向,在市場上為消費者提供更多更好的產品,而在品牌方面則需要不斷地加深消費者對奮達的認知度,提升企業品牌的知名度。
面對電商的沖擊,汪澤其認為,渠道只是營銷4P中的一環(4P:產品、價格、促銷、渠道),渠道的變化,也就是從原來的傳統渠道到現在的電商渠道的變化,其商業本質是不變的,是以適當的價格向消費者提供合適優質的產品和服務。換句話說,歸根究底還是要看產品的品質與服務。當然,如果不迅速地在新型渠道上加以突破,企業將會遇到更多的挑戰和難題,這就需要企業更加與時俱進,保持創新,去擁抱挑戰。
往上游做器件,往下游做品牌
早在2013年5月28日,汪澤其在奮達科技的發布會上就宣布了企業戰略方向:往上游做器件,往下游做品牌。今天他也給我們做了深入的介紹。所謂往上游做器件,指的是開發對公司主營業務有重要戰略意義的產品,也包括參股一些做芯片、做傳感器的企業。這些是對公司發展具有重大戰略意義的點,這些點的布局能夠給未來公司的整體戰略、產品發展、平臺研發帶來強有力的支撐,也就是所謂“布點”。用公司內在的邏輯把這些點串起來,成為一個矩陣式的企業。而不是要去做芯片公司,然后與芯片公司直接競爭。
而做品牌,就是說在音響行業繼續把奮達品牌做好。奮達是音響行業的老品牌,意味著“音質好、品質好”,這是奮達不能夠放棄并且要繼續做好的方面。而說到智能設備方面,特別是可穿戴方面,并沒有一定要去做自己的品牌。汪澤其認為,智能設備的核心競爭力在于企業平臺和消費者之間的粘性與互動,這也是智能設備未來最大的價值所在。
秘密武器
汪澤其還透露,奮達擁有一個類似于谷歌X實驗室的部門,叫X-Lab。它是奮達內部從事相對比較前沿、尖端的技術、產品和研究的一個實驗室。實驗室匯聚了一批頂尖的工程師,他們在軟件、硬件、射頻、云服務及工程工藝等方面做了很多前沿的研究。也就是說,他們不僅僅只是看現在和近期的消費電子市場,他們也會追蹤美國特別是硅谷里面的一些前沿技術,并進行相應的研究,孵化出一些概念產品,等到風口一吹起的時候,這些概念產品就能夠迅速轉化為實際的產品帶來營收和利潤。
鯰魚效應
每個企業的成功都離不開人,奮達也不例外。汪澤其對記者說,奮達非常注重內部人才培養,同時也不斷的引進人才。隨著公司的快速發展,培養很多新的人才需要很長的時間,甚至還沒有這一類人才,這需要從社會上做得更好的公司聘用這些人才。實際上,這些引進的人才做出的成就和成績是有目共睹的。他們迅速地融入企業,并對老員工起到了“鯰魚效應”的作用,整個公司也就活起來了。
對于員工的獎勵,汪澤其表示,“我們是非常愿意給能夠做出成績的部門或個人作出合理的回報,不僅僅是榮譽上的、職位上的,也是物質上的回報。在現階段,我認為物質獎勵相比更加重要一點。”汪澤其也是個微博達人,擁有幾十萬的粉絲。他曾經半開玩笑半當真地在微博上寫過這樣的話:“上次聽阿里巴巴某聯合創始人對一群聽眾說:‘只談理想不談錢的老板是臭流氓;只談錢不談理想的老板...你就從了吧。’下面笑聲一片。有人問遇到又談錢又談理想的老板呢?答:此人肯定姓馬。下面哄堂大笑。”
最后,汪澤其用一句話總結了奮達的2014。“奮達的2014年,是緊張,忙碌的,也為2015年的明顯增長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播下了希望的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