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影產業一直缺乏本土企業的參與:日系軍團、臺系軍團以及歐美企業的三足鼎力,各有分工的局面已經維持了至少15年。但是,這一趨勢在2014正在改變。
首先,微投的指揮棒基本已經交到了本土企業手里。尤其是互聯網品牌的行業影響力和粉絲文化運作都比較成功,正積累起來了一支可能改變整個投影產業陣營格局的力量。第二,激光電視產品巨頭竄動,儀電、海信、華錄等國企的參與,給投影產業以嶄新的契機。第三,激光投影將高端工程、甚至數字影院產品都納入了本土品牌的視野,工程投影板塊歐美獨大、日系跟跑的節拍被打亂,甚至不能排除未來出現“混戰”局面的可能。
新興本土品牌投影借激光概念出場
創新性創業和創意企業、國企、傳統投影圈玩家的革新運作(例如,鴻合推出自主品牌投影產品,告別單純渠道角色)正在成為本土投影軍團前進的三支箭。
出現如此局面的原因主要是:第一,激光、LED和微投新技術,給予了行業新希望;第二,日系電子企業整體衰落的大背景;第三,本土產業升級的驅動力和國內最大投影消費市場的支撐力。這三大因素在2015年不會改變、甚至還會加強。或者說,目前以及未來一兩年是本土投影企業“創新立業”的最佳歷史機遇期。
無論是剛剛涉足投影圈的企業,還是雅圖這等已經苦心經營良久的品牌,我們都可以說“本土投影品牌的春天已經來了”!現在正是看誰有能力把握住歷史良機的時候。
但是,在欣喜歷史機遇難得的時候,也不要忘記,新品牌的加入即意味者老品牌要經歷優勝略汰的苦難。投影圈品牌數量的增長,遠大于行業規模的成長,一場新舊勢力的權利交接不可避免。大浪淘沙之下,誰是最后的勝利者還未有定數。
總結:2015年將注定是投影產業不平凡的一年——新技術(1080p微投、激光、4K)、新品牌(激光電視圈、微投互聯網品牌)、新行業規律(電商、互聯網經驗、粉絲文化和彩電文化)、新需求(交互需求高速增長、高對比度屏幕醞釀爆發、高亮和家用成為持續熱點)、新預期(短焦保持20%以上增速、激光投影進入價格向價值回歸階段、1080p繼續降價、家用市場迎來三成以上爆發)……這一切都讓我們無限期待和憧憬,更會帶給每個投影人眾多的思考和拼搏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