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上海舉行的首屆“電子電氣產品環境標準化與可持續發展論壇”上,工業和信息化部節能與綜合利用司副巡視員黃建忠表示,即將修訂出臺《電器電子產品有害物質限制使用管理辦法》,在其實施后,建立電器電子產品有害物質限制使用合格評定制度也將隨之提上日程。
據了解,即將修訂出臺的《電器電子產品有害物質限制使用管理辦法》,在適用對象上將原來的“電子信息產品”改為“電器電子產品”,擴大了相關產品領域;在目錄管理名稱上將原有的電子信息產品污染控制重點管理目錄,改為電器電子產品有害物質限制使用達標管理目錄;相關主管部門除了工業和信息化部,還增加了財政部和科技部,有望提升相關監管工作的權威性和有效性。
來自中國家用電器研究院的統計顯示,2013年,我國五類廢棄電器電子產品的理論報廢總量達到驚人的近1.1億臺。其中,電視機3204萬臺,電冰箱1279萬臺,洗衣機1262萬臺,房間空調器1530萬臺,微型計算機3706萬臺。萬臺,洗衣機1262萬臺,房間空調器1530萬臺,微型計算機3706萬臺。
中國質量認證中心主任王克嬌認為,面對日益嚴峻的電器電子產品污染問題,政府部門、行業組織和廣大企業需要共同提升“標準化、法治化”的責任意識,增強污染管控和治理的緊迫感。即將修訂出臺的《電器電子產品有害物質限制使用管理辦法》以及國家發改委和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于去年年底出臺的《中國低碳產品認證制度》,既為相關行業和企業提供了遵循標桿,也是我國電器電子行業長期可持續發展的保證。
相關業內人士表示,目前,我國電子產品即將面臨新一輪的更新換代期。廢舊電器產品需要進行合理的回收,安全處理。這方面除了需要相關部門的監管,還需要國家能夠出臺相關補助政策外,也希望廠商、消費者能夠承擔起這份社會責任。同時通過立法手段,大力打通回收渠道。未來只有政策和立法雙管齊下,加強消費者的普及教育,電器有害物質對人們的傷害才能逐漸減小甚至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