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今豐富多彩的網絡世界,人們社交溝通需求的滿足度被無限擴大,而在商業世界中,企業的溝通行為也隨著科技的發展而改變。如果將商業溝通管理分為3個歷史階段,筆者認為是:“企業1.0”、“企業2.0”、還有尚未成形的探索階段。這些不同形式的溝通管理階段體現的是企業文化的發展變遷。
◆科技攜手商業,溝通管理模式變遷
1. 商業溝通的兩個階段
概括言之,“企業1.0”是典型的“中央集權式”管理模式,即決策權力集中在最高層,通過級層關系層層下達到執行基層,這種模式若控制嚴格、層級鏈較短,則辦事效率高,但若企業過于龐大、層級多而復雜,此種模式只會影響決策落實的響應速度,且權力的過度集中致使相應下級層級甚至基層的才干得不到充分發揮。在這種管理模式下,固定電話、傳真、email等為其代表溝通工具,除電話外,溝通方式主要基于文本交流為主,信息單向、不支持響應即時互動,嚴重影響溝通效率。
于此對應的“企業2.0”(Enterprise2.0)這個概念最早是由麻省理工斯隆管理學院數字業務中心的安德魯·麥克菲(Andrew McAfee)教授在2006年提出的。一些業內人士認為企業2.0(E2.0)實際上就是Web2.0的企業級應用,在Web2.0時代微博、SNS、博客、論壇等強化網絡社會化聯系的個人應用被移植到企業的應用中,讓企業的員工、客戶、合作伙伴、 供應商等在企業自發社會軟件平臺上更為密切的聯系起來,群策群力,提高協作成效。這樣一來,對于企業1.0中由于企業規模擴大、層級繁復、信息傳遞不暢等 “企業臃腫病”得到了解決,是典型的扁平化創新管理模式。
2. 第3個階段?揭開神秘面紗!
然而,在企業管理的實際過程中,管理人員發現,過于“開放”也會導致權力的過度發散進而影響管理秩序。盡管企業2.0的核心思想是溝通和協作,管理者對“以流程為中心”向“以人為中心”的轉變寄予厚望,同時又擔憂企業版社交的引進會導致企業安全風險增加、以及影響員工正常工作心態和秩序等一系列問題。
1. 企業2.0的優秀表現案例
讓我們先來看一下那些自如運用E2.0出色處理日常溝通管理的案例吧!
美國中央情報局使用企業2.0提供了一條可靠的途徑,在情報系統內共享個人專業技能。此前,不同情報小組中難以找到同工作及同領域的專家,現在,大家可以在系統中主動出擊尋找那些有價值的同事協助推動工作。有眾多不同業務部門的西門子把工作流放到了E2.0上,且成為每個員工工作的一部分。例如,電力在全世界各國都有非常大的項目,西門子要求每個項目小組成員把每天工作的記錄、問題放到內部網絡上,全世界的電力小組成員都可以在這個網絡上檢索,這樣就可以很快通過檢索發現不同國家的同樣問題,可以很容易地獲取公布此問題和正在思考同樣問題的員工的信息,跟他建立直接聯系,共同交流討論。這種結構使得員工頭腦里的很多隱型知識能夠在不同的項目之間快速分享,并且使知識分享成為員工工作的一部分。
2. 企業2.0帶來的焦慮
應用企業自發性社交平臺的好處早已被擴大宣揚到管理者耳邊,但真正選擇這樣做的企業并不多。安德魯·麥克菲教授在其新作《企業2.0:企業社會化協作趨勢與工具》中反思和探討了“采用新工具和新方法的羈絆”,收集了受訪美國企業對參與和應用E2.0的擔憂,主要歸納為:無法控制內部信息平臺秩序、社交應用分散員工注意力、內外部失密風險、法律風險等。
上述弊病有些確實存在,雖然企業2.0打破了傳統管理中層級制度和權力結構,不預先規定工作流程、角色和職責,讓它們自發形成。但相對企業1.0,企業2.0的傳播力雖強,但私密性不夠;信息雖透明,但過多信息容易引起決策力衰減;想法雖眾多,但眾口鑠金導致執行力下降……
3. 企業1.0 + 企業2.0 = 企業2.0+ !
相對而言,企業1.0屬于保守派,而企業2.0又過于激進,有沒有一種模式能完美融合兩者,即能集中上層權力又能最大限度發揮企業群體智慧?對此,有一個新概念“企業2.0+”橫空出世。此概念最早是由科達科技旗下企業級視頻會議服務品牌“摩云視訊”負責人王超在2012年摩云品牌發布會上提出,并引起媒體廣泛關注。
按照王超的觀念,“中央集權式管理”+“扁平化創新管理”才是符合國情的最佳模式,不僅保持中央集權的高效執行力,同時擁有扁平化帶來的創新力。這并不是營銷噱頭,科技帶來企業溝通管理模式改變,改變著企業組織形態和工作方式,在“企業2.0+”的時代,溝通工具應遵循“四個現代化”:云計算化、視頻化、社交化、移動化,“四個現代化”突出的是商業世界人與人之間的聯結。
◆ 溝通態度決定企業文化
“企業 2.0+”并不是一項高深的IT系統技術,也不能完全被稱為是一種先進管理系統,但它是一種理念,一種自上而下的企業文化認同的理念。企業在實施E2.0時存在各種風險疑慮,而企業2.0+即鼓勵員工發布各種“毛坯”想法,幫助員工建立實際的社會聯系,加強員工對企業的認同感;又能通過集權起到約束力和高效決策執行力作用,考驗管理班子的人才鑒別培養能力以及管理掌控能力。
來看看提出“企業2.0+”的科達摩云視訊是如何運用這個新溝通管理模式的?
在國外,企業博客和論壇一般采用實名制,而在國內往往都喜歡匿名,可能是幾千年來的封建帝王思想所致,員工沒有安全感就不會講實話。在科達內部有一個企業微博“摩云致友”,所有員工均采取實名制,不管是精簡的140字微博還是“長話連篇”都能快速提煉員工手頭正在處理或思考的問題,且可以主動精確@公司任何想交流的員工甚至領導。通過這個公開平臺,任何員工都可以進行互動,并能及時得到包括最高領導層在內的溝通和意見反饋,沒有時空障,這里成了研發人員學習交流技術技能的重要陣地,以及一二線市場人員反饋前線客戶和競品情況的寶地,以便及時修改對策完善產品和客戶服務。除了交流分享技能和用戶產品情況外,這里是科達整個集團的會議管理中心,所有會議室都通過此平臺預定,隨時能查到指定會議室在任何時間的占用情況,將技術和管理結合了起來。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在這里員工有較高的企業和組織認同感,所以所有行為皆為自發,包括工作外的生活。在這個平臺上有很多員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發起各種特色小組;還專門建立了跳蚤圈,置換員工自己的二手物品;還有專門生活信息版塊,提供租房、折扣、同城活動等信息;公司工會還會定期舉辦主題活動來活躍平臺氣氛、放松員工緊張的工作情緒。
如果以上僅為企業2.0+“四個現代化”中的一個,即“社交化”,那其余幾個“云計算化”、“視頻化”、“移動化”體現的正式科達摩云視訊的核心業務,云計算是其核心技術,視頻會議是科達的強勢業務,加入移動元素是必須的潮流趨勢,加上上述社交元素,摩云視訊覆蓋了整個商業溝通的應用。如果說社交部分體現的是更為開放民主的溝通方式,那視訊部分則更為強化了管理層的權利力度。科達總部及每個分支的會議室都部署了硬件視頻會議終端,每個員工都配備含有公司組織架構中所有聯系人的軟件視頻會議終端,公司內部每周固定例會外,隨時隨地可以通過軟硬件來找到想要遠程視頻溝通和協作的員工,此種方式更適合管理層臨時緊急會議及隨時的工作匯報需求,移動終端同樣無壓力。
可見,企業重視日常溝通的態度反應著這個企業的企業文化,反過來,什么樣的企業文化就配套什么樣的溝通方式。雖然企業2.0、甚至企業2.0+并不是每個企業都必須實施的,還是要視自身實際情況,但開放的心態是需要的,這樣才能發揮員工的智慧,且積極調動員工的創新意識和工作熱情,為共同目標努力,創造價值,認同企業文化,企業2.0+也只是提供了一種溝通管理模式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