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上海全市1600所中小學,80%以上的學校已經接入光纖。隨之而來的數字化校園建設、電子書包、共享課程、交互式學習,這些逐漸走進校園的信息化教育手段正悄然改變著傳統課堂教學和學習方式。
這些信息化教育手段是否有別于“一視同仁滿堂灌”的大班教育,關注個體差異?是否能夠有效化解教育面臨的“減負”難題?不少學校老師表示,要在真實課堂中進行檢驗,但值得做有益的嘗試。
相關專家表示,信息化助推教育轉型,主要表現在教育均衡化、減負增效和個性化學習方面。雖然教育信息化的成果日新月異,但有一條不變:技術只是支撐,教師永遠是主角。“不能讓電子資源太多而把課堂變成拉洋片,課堂應該是人與人的對話,而非人與機器的對話。”
的確,教育信息化雖然對教育行業有非常大的促進作用,但是不能違背了一個前提,那就是老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這也是教育的核心;不能因為有了科技,而減少了師生之間的交流。而借助云計算視頻會議則能實現以師生交流為主的信息化教育。
好視通推出的“云課堂”就是以遠程師生互動教育為主的課堂系統,課件可以通過電子白板進行共享,課件的形式也可以是多種多樣的;在講課過程中,如果學生有問題,可以舉手發言,老師當場予以解答,就跟實地課堂教學一樣。每堂課的內容還可以通過錄制功能錄制成通用的視頻格式,便于學生后期回顧與溫習。
這種師生互動式的遠程教學能大大提高學生對知識的吸收率,挖掘學生的潛能,開發學生的智力,是新一代的信息化教育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