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既是手機、電腦及電視生產制造國,也是消費大國,平板顯示行業具有巨大市場。面對著顯示技術不斷升級換代,本土平板顯示產業的升級換代主要任務有兩個:一是要發展主流技術路線和產業,逐步從低端加工制造向產業價值鏈高端轉變,逐步掌握核心技術。二是要布局下一代顯示技術,加強技術研究開發,形成中長期技術創新動態發展能力。國家“十二五”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當中,把新興平板顯示工程作為20個重大工程之一,這就表明了國家對新興平板顯示行業的重視。
平板顯示行業市場潛力巨大,技術創新活躍
目前新型平板顯示產業已經被確定為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領域,其有幾個特點:
一、市場需求潛力巨大。平板顯示行業下游產品應用范圍廣泛,涉及到手機、電腦、電視、汽車電子等各類電子產品,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隨著信息化、工業化和人民生活的深度融合,平板顯示行業市場空間巨大,據相關調查估計2011年全球平板顯示行業市場為1150億美元,2012年約為1200億美元。
二、平板顯示行業技術變化快,處于技術的創新活躍期。LCD電視從2003年出現到2008年銷售量超過CRT彩電銷售量,僅僅用了6年便對我國彩電行業形成了巨大沖擊。目前,平板顯示領域仍以液晶顯示技術為主流技術,同時等離子等各個顯示技術并存,而且各種技術路線都在不斷地創新和改進。如夏普最近在液晶顯示技術方面有了新的改進,氧化物技術還可以用到Oxide領域。
顯示技術換代升級,推動全行業轉型升級
大陸本土平板顯示行業發展模式從過去依靠產能引進逐步轉向技術引進、消化吸收、改進創新到自主研發的轉型。80年代初以來,我國通過引進技術在CRT電視領域建立了完整的產業鏈,依靠成本低勞動力和國內巨大的消費市場形成價格優勢,國內CRT電視產品不僅占領國內市場,也在產量、出口量方面達到世界第一。隨著TFT-LCD顯示技術逐步成為市場主流,顯示行業的升級換代對我國原有的電視行業形成巨大地沖擊,但也直接促進了我國顯示行業的轉型升級。
顯示行業轉型升級大致有三個模式:一是通過合資的方式直接引進生產線,主要是引進日韓生產線,快速形成生產能力;二是通過收購、兼并獲得技術,經過消化吸收再創新形成自主研發能力,如京東方就是通過收購韓國液晶面板企業獲得了液晶顯示屏制造技術,建設了國內第一條5代生產線,并不斷消化吸收和自主研發,建成了8.5代產線并實現了量產,獲得了產品和工藝的開發技術、建線能力。第三種模式是通過自主研究掌握核心技術,實現研究成果產業化,形成生產能力。如北京維信諾科技有限公司與清華大學緊密合作,系統掌握了OLED材料、器件、工藝的關鍵技術,并在蘇州建立了生產線。
平板顯示行業的技術變化快、競爭激烈,從目前來看,企業必須走引進技術再消化、吸收、創新與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相結合之路。
轉變發展方式,推動新興平板顯示行業發展
由于市場規模大、技術變化快等特點,平板顯示行業發展既有規模效益也有市場風險,二者并存。市場選擇技術,需求決定產業化規模。一項新技術能否批量生產是由其性價比決定的,新技術不僅可行,而且更重要的是成本和價格能否被市場接受。
其實現在很多新技術,也能小量生產,但為什么不能批量生產?關鍵是它的成本和價格是否能夠被市場接受。另一方面是投資風險高,因為顯示行業是技術和資金密集型行業,一條生產線動輒幾十億、上百億投資,風險相對較高,且產業發展初期回報率較低,這些因素也影響了國內資本市場對平板顯示行業的投入信心。而從另一角度看,雖然有些自主品牌和技術的本土企業早期不盈利,但這些具有示范作用的項目對打破外國的壟斷、降低進口量和外企的產品價格發揮了積極作用,最后形成了巨大的社會效益。這個效益不是體現在企業本身,而是通過降低市場價格打破壟斷,使本土整個下游行業獲得了效益。所以在技術變化快、技術路線多樣化的情況下,我們在一定的技術積累上掌控部分領域的自主技術,那么在新的形勢下,顯示行業就要轉變發展方式,一方面不能再走被動升級的老路,另一方面不能靠各級政府規劃項目來推動整個產業地發展,而是通過市場機制來促進整個平板顯示產業地發展。最后,國內也要建立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公平支持各種技術路線的研發,由市場選擇技術應用。
由于顯示技術升級快的特點,所以本土平板顯示產業要轉變發展方式,走政府宏觀方面的調節和發揮市場資源配置機制相結合之路,增強企業在創新領域的動力和能力,促使企業自主研發與引進技術再創新,技術追趕與適應市場需求相結合,推動整個平板顯示行業轉變發展方式。
平板顯示行業技術復雜、產業鏈長,不是一個企業、行業能夠包打天下的。目前國內顯示行業研發能力比較薄弱,人才相對不足。研究開發應加強產學研用結合和企業之間的合作,在人才、資金、技術方面形成合力,防止單打獨斗,特別在一些共享技術上需要聯合攻關,建立合作開發的有效機制,充分利用國內外科技資源,引進人才、技術(通過多種方式),實現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始終要堅持合作創新、開放創新,有效整合國內資源,提高整體產業鏈競爭力。
目前我國平板顯示產業下游終端產品的制造能力較強,市場競爭力優勢明顯,但中端面板產能較低,不能滿足終端產品需要,而上游零部件和材料方面更加薄弱,成為制約本土平板顯示行業的整體發展重要因素。所以要加強企業兼并重組,資本合作,上中下游結合,不斷地提升產業價值鏈。
產業化和規模化發展要靠市場選擇。由于大陸消費市場的二元結構性,對終端產品需求也呈現多元化特點。政府就要持續支持核心技術和共性技術的研發,重點支持早期產業化示范項目。如維信諾示范項目,包括京東方自主改進項目,都應該屬于戰略性示范項目。一方面推動標準制定,人才培養、基礎設施建設等各;另一方面要建立有利于產業發展的政策環境,提高企業地自主研發能力,在技術研發、重點產業化示范項目技術改造等方面給予相應的減免稅政策。同時本土企業要適應市場需求向產業鏈中上游發展,在不同市場層次定位,在細分市場做大做強,轉變發展方式推動本土新興平板顯示行業轉型升級。
FPDisplay點評:
平板顯示產業作為國家“十二五”計劃發展綱要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國家在宏觀政策方面對平板顯示產業的扶持自然不遺余力,現如今國內平板顯示產業初步形成了以北京、長三角、珠三角、川渝地區為核心的產業聚集區。平板顯示工程作為國家產業發展規劃中的20個重大工程之一,未來發展前景廣闊。國家提出的產業轉型升級,轉變發展方式并不是空洞的口號,最終要通過整個產業、企業本身來加以實現的,國家在稅收、金融等各個方面優惠政策只是為企業的發展做好搭橋鋪路的服務,為企業營造一個公平公正的市場環境,作為企業自身應該自主創新,轉變發展方式,形成自己的技術核心競爭力,在市場上爭取更多地優勢和話語權,在企業獲得可觀利潤的同時,也實現了國家及地方政府產業轉型升級的戰略目標,取得雙贏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