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平板電視顯示裝置的等離子面板競爭力不如液晶。發展至今,就連松下都已對外宣布,即將停止生產等離子顯示器,并計劃于2014年3月底以前結束一切等離子業務。這意味著,在先鋒、日立、松下等家電巨頭退出后,目前僅三星和長虹仍在繼續生產等離子電視。有消費者擔心,等離子電視或面臨集體退場的結局。等離子停產后,在售后方面可能會有一些“后遺癥”,幾年后,等離子電視或無零件可換。
松下在是否結束等離子業務時也掙扎過,在今年1月份的CES展中還推出了全新的家庭影院系列。但等離子電視生產的經濟效益對于松下還說并不理想。盡管消費者的需求依然堅定,但松下稱,“因為商業環境快速、劇烈的改變”以及更為廉價的LCD電視所帶來的價格壓力,他們才作出了這個艱難的決定。
據NPD Group的調查數據,今年第二季度全球等離子電視出貨量下滑了19%,而LCD電視占據了91%的市場份額。相較于液晶面板的熱鬧,等離子走的無疑是一條越來越孤獨的道路。在松下之前,先鋒、日立等日本家電巨頭都已經先后退出了等離子業務。雖然三星還在生產等離子電視,但更多是出于產品差異化的考慮,并非主導產品。
相對于松下,另一家等離子巨頭三星則采用了不同的方式來發展自己的面板業務。其主導產品早已放在OLED電視和操控、內容均在業界領先的UHD電視上;我國長虹方面,每年賣出750多萬臺電視,其中等離子電視僅占到100多萬臺,占比15%左右,也非其主力產品。奧維咨詢最新數據顯示,今年7—9月,我國等離子電視銷量為42萬臺,同比下跌37.8%,銷售額18億元,同比下降40.9%。
據了解,早在日立等企業停產等離子后,賣場中的等離子電視產品僅有松下、長虹和三星有產品在售。到現在,在松下宣布退出等離子業務后,市場影響已開始顯現,在網上二手貨交易市場中,有很多網友發帖裝讓等離子電視;淘寶上的等離子電視產品已回落到1.19萬臺;京東上的等離子產品較少,僅剩125臺等離子產品;賣場方面,早前也僅有松下等離子電視在售,現在北京多家家電賣場中,等離子電視的數量屈指可數。
相關業內人士表示,松下被視為等離子電視“之父”,有消費者擔心他的退出或將帶來“多米諾骨牌”效應。其實,國內市場也不比過分擔心,目前等離子技術已經相當成熟,售后維修也有規定,等離子電視的整機三包有效期為1年,顯示屏、驅動組件、邏輯組件、高頻調諧器等主要部件的三包有效期為3年。生產廠商要保證在產品停產后五年內繼續向消費者提供符合技術要求的零配件。所以,消費者需要關心的是,自己真正需要什么,到底哪個產品才適合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