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爭奪客廳娛樂市場開始,實現爭奪家庭互聯網的入口,這是巨頭們熱衷盒子戰略最顯而易見的原因。但是,如果以為這就是“盒子”戰略的終結篇,那就大錯特錯了。在家庭互聯網之后,盒子還有更多的作為。
樂視和TP-LINK的盒子,本身是計算設備、數據存儲設備、功能設備,同時也是無線路由器。能夠與這樣的盒子輕松建立數據通信的不僅有wifi電視機,還有具有wifi,或者通過USB以及其他接口實現外置wifi功能的電飯煲、熱水器、電動馬桶、空調、洗衣機、電動窗簾、室內照明系統,溫度傳感器、濕度傳感器、PM2.5傳感器等等,所有可能的家具、家居、家電,甚至任何日用品、手機平板這類的隨身電子產品。
這沒多設備和計算設備、通信設備、數據設備:盒子,建立通信聯系后能干什么呢?這給問題誰都無法回答。但是,這至少意味著,一個可以通過遠程網絡監視、控制和隨意布置的家居智能時代的到來!
盒子的未來是屬于“智能家居”的。這就是長虹提出的“大智能戰略”!
傳統的智能家居產品已經上市有二三十年,但是普及程度并不高。傳統的所謂智能家居,其實并非智能產品:這些智能家居只不過實現了窗簾等非電氣產品的電動控制,并將窗簾、照明、家電等產品通過通信線纜聯網,集成到所謂的“中控”產品集中控制。高級一些的系統則擁有家庭網關設備,可以實現聯網遠程控制。
這類智能家居產品的特點是:功能單一、不具有數據服務和基于數據的自主服務能力、系統構型復雜,設備標準化程度不一、基于專用設備而非通用IT設備、應用和維護具有專業性和復雜性。但是,如果基于如智能機頂盒等實現的、以標準IT連接、IT服務和IT設備為核心的智能家居系統則能完全克服傳統智能家居產品的缺陷,而且更具有“成本”和“應用與維護”上的優勢。
基于智能計算設備、家庭數據網絡、互聯網數據和云服務的智能家居系統還會是一個“數據挖掘性”的產品體系。它具有學習和使用功能,能夠先于主人的需求進行服務,能夠實現真正的智能化體驗。甚至,通過海聯應用數據的整理和分析,做出指導性的應用提示,挖掘出有關健康、養生等新興行業的應用價值。
構建上述智能家居系統,不僅需要家居設備的電氣化、智能化、通信化、盒子作為整個系統的智能中樞,更需要遠程數據服務上、數據分析服務商的支持……實現如是的功能,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但是對于有意愿在此領域一展身手的企業,優先搶占盒子和基于盒子的家庭娛樂、購物、通信、社交等市場,則具有戰略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