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PC時代”一詞由來已久,之所以有這樣的說法,是以公元2000年作為科技史的一個分水嶺。公元2000年之前稱之為“PC”時代;而公元2000年之后則被稱為“后PC”時代。
蘋果前CEO喬布斯去世前曾拋出這樣一個觀點,他認為個人電腦將不再統領數字世界,未來幾年領導整個數字世界的將是其他的產品,比如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隨著互聯網全面走入人們的生活,"后PC時代"的產品已經成了生活中"不能沒有"的一部分。
我們已進入后PC時代
對于蘋果"后PC時代"的觀點,惠普、微軟都曾經給予過反駁,稱平板電腦等移動設備只是PC的一個重要的補充,而PC仍然是人們使用頻率最高、且最重要的工具。不少人一提到后PC時代,也會爭得面紅耳赤,紛紛強調PC在人們生活中的重要性,堅持后PC時代還沒有到來。
這其實只是一部分人對后PC時代一種誤讀。所謂"后PC時代",并不是誰會取代誰,更不是PC會就此消亡。不過面對著PC產業日薄西山,而蘋果"赤裸裸"的千億現金儲備,任何人都不能無視新的時代已經到來。其實后PC時代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也是移動互聯網的時代,在這個時代,PC不再占據市場的主導地位,人們可以使用不同的設備隨時隨地、隨心所欲的體驗網絡帶給我們的享受。
硬件廠商已轉向手機與平板
"后PC時代"的說法已經提了好幾年,但是以什么標準判斷這個時代真的到來了?硬件廠商便可以證明!
據市場研究公司IHS發布的報告稱,全球生產的內存芯片用于PC的比例已經低于50%,正式宣告所謂后PC時代的到來。雖然這只是一項數據,但事實上它卻顯示了現代科技行業的轉變。自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內存芯片的主要用途一直是生產PC。但顯然,現在已經不是了。
那么這些芯片都跑到哪兒去了?首先是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據數據顯示,到今年年底,智能手機消耗的內存芯片將占到20%左右,而平板電腦的芯片總數也在持續增長。巨大的市場需求,讓這些硬件廠商已經"調轉槍口",將更多的原件提供給了"后PC設備"。
移動應用助推后PC時代
蘋果CEO庫克在今年3月的iPad發布會上表示,我們已經進入了后PC時代,因為蘋果迄今為止已經銷售了1.72億臺包括iPod、iPad和iPhone等"后PC"設備,這些產品占公司總營收的76%,而iMac和Mac筆記本業務所占營收比例已經越來越低。這項數據表明,相比傳統的PC設備,后PC時代的產品需求占據了更多的市場份額。而支撐這個需求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就是種類繁多的移動應用。
有的人曾經開玩笑,說現在的人甚至蹲廁所也要抱個平板切水果。這種比喻可能有些夸大,但是消費者的個人習慣正在隨著這些有趣的應用而發生改變。iOS系統的日益完善,是APP應用大規模爆發的導火索,眾多的應用產品如"雨后春筍"般涌出。數據顯示,APP數量在過去的三年里增加了300,000個,APP下載量已經突破352億次,APP客戶端前途一片光明,爆炸式市場增長也帶給了移動市場巨大的商機。
一個全新的時代
面對移動互聯網的咄咄緊逼,傳統PC的日子愈發艱難起來。雖然個人電腦不會立即被移動設備所取代,PC仍是數字家庭、辦公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人們對它的依賴已經不再那么強烈,生活習慣也因為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的出現而改變了。面對更輕薄、更便攜的移動設備,我們所能做的,就是享受科技帶給我們生活的變化。
不可否認,由于起步相對較晚,網絡布局也還不夠發達,這些后PC時代的產物在我國還更多是個"玩意兒",并沒有將它強大的功能,完全發揮到我們的生活和工作中。不過在這個蒸蒸日上的移動互聯網行業,中興、華為等大廠商已經可以在全球市場上占據一席之地,中小企業的數量也已達到千萬,他們正以強大的競爭力和生命力,朝著全新的PC時代前進。
這并非是"后PC時代",PC的重要性只是越來越淡,但不會缺了PC,PC也不會被徹底取代。這是一個全新的時代,一個全新的PC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