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臺時代“運營角色”的迷茫
大多數國內品牌彩電企業不研發制造IC、OS、CPU、面板,彩電代工企業同樣不研發制造IC、OS、CPU、面板。然而,品牌彩電企業和代工企業之間依然有著巨大的區別。這個區別就是品牌彩電企業除了“組裝”之外,還擁有強大的“品牌軟資產”。
消費者為什么購買品牌彩電產品?為什么代工企業的產品最終還是要貼上品牌才能真正在市場上銷售呢?那是因為品牌本身意味著其對產品質量和服務質量的承諾,意味著消費者對產品的“信任”。這是種強大的無形資產。
即便在入門門檻已經很低的智能平板時代,產品的品質依然會參差不齊。作為購買行為弱勢一方的消費者,保障買到好產品的最簡潔和可靠的方式,就是依賴一個品牌長期積淀下來的市場印象。這是一種簡單而有效的方式。這意味著,產業性的產品創新力的下降不會輕易轉化成為品牌企業的競爭弱勢——事實上,影響整個彩電市場的創新危機,給每個彩電品牌提出的挑戰都是平等的。
品牌彩電企業除了可以依賴的“品牌價值”這個軟資產繼續做自己的銷量霸主外,還可以憑借智能電視用戶群的優勢,以及在用戶中的良好口碑,成為智能電視專業應用產品、軟件和內容的銷售商——這就是蘋果成功的智能手機應用商城模式。
品牌彩電企業構架智能時代的平臺運營角色的本質為:
一、彩電企業,尤其是品牌企業的業務范圍全面突破硬件的制造和銷售,成為軟件代理銷售商、綜合應用服務商,以及消費者的智能應用系統維護服務商;
二、彩電企業的創新重點從傳統的硬件、功能、畫質等方面,轉向系統應用、運營和企業生態創新——彩電企業創新的方式、方面、方向、方法都會發生新的變化。
但是,彩電企業實現智能時代的運營角色,并不是一次簡單的內部轉型。彩電企業角色的轉變成敗,很大程度取決于外部條件的支持:是否吸引了足夠多的內容合作伙伴。消費者對智能電視品牌支持的本質之一就是對這個品牌“對合作伙伴的吸引力”的判斷。而一個品牌彩電企業能夠吸引更多的智能應用合作伙伴的關鍵不僅在于具體的利益合作方式,更在于這個品牌彩電企業擁有的強大的智能電視潛在用戶群。
只有那些市場份額足夠大、銷量足夠多的彩電品牌才能組織起來像樣的智能生態鏈:無論是出售內容還是建設軟件商城,成功的前提都是“智能機的銷量規!。
相反,那些市場份額很小的二線彩電品牌,在智能時代,淪落為簡單的組裝搬運工角色的可能大大增加。因為,他們沒有足夠的市場份額、消費者粉絲,吸引應用服務企業加入自己的智能生態圈——這也就意味著,他們不會成為具有“運營”角色的彩電企業,不能分得運營型收入的利潤。更為可憐的是,這些企業可能在“智能生態鏈上”必須依賴于和他們的主要競爭對手:大型品牌彩電企業的合作。
總結:
在一直強調產品創新的品牌彩電市場,終于迎來了一個使得自己的終端產品創新價值邊緣化的,叫做“智能平板”彩電的新時代。在這個是時代,技術革新的力量被分配到了其他的上游產業,終端彩電品牌面臨角色轉型、行業洗牌和市場重組的多重可能。在日益加劇的歷史性變革面前彩電企業必須謹慎的思考,什么才是創新力邊緣化時代的危機和機遇,并作出與以往不同的嶄新的戰略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