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價策略搶市
過去兩年時間里,三星LED的高速發展主要受益于三星電子LED背光電視的熱銷。然而,為了加快LED背光電視的降價速度,2011年三星電子全面開放了電視背光用LED的供應鏈體系,再加上LED照明應用推廣不力,三星LED早在2010年第三季度就首次出現了營收衰退的狀況。
進入2011年,全球幾家LED巨頭已經紛紛在中國市場布局自己的生產基地,同時亦是看中中國龐大的潛在照明消費市場。此時,已經決定培育以照明應用為新市場增長點的三星LED也正選擇中國市場作為其全球主戰場之一。
據三星LED相關負責人透露,截至2011年底,三星LED在天津基地已經投入了2.4億美元。按照此前規劃,三星LED天津基地也將是韓國本土以外唯一的一個從封裝、模組到照明應用產品制造的生產基地。
三星LED進軍中國市場的第一年就被三星總部寄予厚望。
2011年2月,三星LED在上海成立中華營業部,隨后在全國招募了40多家代理商,意在逐步打開中國大陸、中國香港、中國臺灣等市場。三星LED照明中華營業總監湯乃斌在2011年8月高工LED照明精品展上曾對《高工LED》表示,希望3年內能夠做中國LED照明的領導品牌,5年內做到全球第一。他同時透露,三星LED后續將通過B2B代理渠道、做LED照明的整體解決方案以及標準化模組三種策略來強力開拓中國市場。
此后不久,三星LED便在廣州高調舉辦了一場產品說明會,全面推出三星LED照明應用產品線,包括LED模組、LED光源、室內LED燈具、戶外LED燈具和工程LED燈具等多個系列產品。在場的三星LED工作人員表示,三星LED的核心優勢是發光模組,并以標準化形成規模效應,使產能和供應鏈發揮最大的成本和價格優勢。”
根據高工LED產業研究所(GLII)去年發布的報告顯示,2011年,海外一線品牌取代40瓦白熾燈的LED燈泡均價約23美元。三星LED為迅速擴張LED照明市場,以低價策略推出LED燈泡,市場售價比競爭對手低了近5成。
針對低價策略一事,三星LED一位負責市場的中層主管對此并不否認,他表示低價是快速占領市場的手段之一。同時,他還透露,2011年三星LED已在三星專賣店(Samsung Digital Plaza)鋪貨,并通過三星電子協助,將銷路擴展至美國住宅材料零售商Lowe’s,接著又和飛利浦、歐司朗一起拿下了麥當勞的全球連鎖店LED照明定單。此外,在日本市場,三星LED也剛剛簽下某知名便利店8000多家分店的合同。
對此,業界表示三星在LED照明領域的崛起有可能威脅到全球前三照明巨頭飛利浦、歐司朗和GE的地位。
“三星從上游到下游自制LED,主要產能還是供應給大尺寸背光源。由于背光源芯片技術性能要求較高, 三星把部分從背光源淘汰的芯片,拿來供應給LED照明產品,如此一來更降低了LED球泡燈的價格,對市場形成了價格破壞力。”一家國內芯片企業負責人對《高工LED》表達了自己的憂慮,更為重要的是,三星以前并沒有傳統照明業務,與這些照明巨頭相比,三星沒有任何后顧之憂。
對此,林志勛也深有同感。他表示,日亞、歐司朗、科銳等都是研發型的企業,在LED產業發展初期,由于技術上的巨大優勢,很多企業都會被它們遠遠甩在后面。但到了LED行業發展成熟期,技術上的差異就不會很大,那時候成本就變得更為重要。“就怕三星這種,技術比你強一點,成本還比你低。過去,三星在很多行業已經證明了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