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這款手機本批發要300多,比其他的5英寸平板更加便宜。”近日,記者發現在深圳桑達電子城中出現了一種低價“手機本”。
“我們不看好這種產品,至少不是主流,因為和手機沒有多大的區別性。
王華在深圳經營著一家小規模的平板電腦公司,他告訴記者,手機本在今年年初的時候已經出現,但主要是7英寸,即便是山寨產品價錢也在500元以上。“這樣的價格根本做不下來,一個模塊的成本都要150元左右。”
無論相信與否,一度瘋狂下降的平板電腦價格卻是王華不得不接受的現實。一款電阻屏平板電腦去年9月的價錢是599元,而最近的批發價格是299元。
“用最快的速度推出最多的機型也許是現在唯一的機會。”王華告訴記者,市場是殘酷的,機型的變化很快,要想在紅海中脫穎而出就得“退出”大流,但這樣做的直接風險就是被庫存壓死。
他介紹,雖然有的人說平板利潤高,手機利潤高,但這里面有著開模失敗的風險,一個庫存就能壓半年。
王華也經歷過這種風險,不過不是在平板的新機型上,而是手機。去年的時候,看到被蘋果拉動的手機市場,王華和同事也動了心。于是,他開始聯系國內排名前三的手機方案商。雖然平板和手機的物料供應商都不在一個圈子,但計劃執行還算順利。“當時集成下來我們的成本是910元左右,加上200元我們再批發出去,最后賣1299元。”王華說。
剛開始,一個月能賣幾萬臺。但好景不長,還不到兩個月,手機就出現了質量問題,因為沒有得到解決,手機無法上市,20000多塊主板被壓進了倉庫。“到現在還放在那兒。”
讓王華還算欣慰的是自己的產品在海外市場的表現。
“我們現在的機會在于海外特別是亞非拉地區對低價平板電腦的需求。”王華說,海外一些城市的PC網絡并不發達,用來代替的上網本最便宜的在國內也要1500元人民幣,這就給了平板電腦一個機會。
Google Android開放操作系統的加持,讓山寨廠商推出的低廉“高仿iPad”大受歡迎,并且進入了當地市場,這讓國內生產低價平板電腦的企業有機可圖。
“印度從2010年7月開始就宣布了35美元平板計劃,是想為本國學生提供價格低廉的電腦,雖然質量頗受爭議,但政府這么做還是很給力。”王華說,一旦采購完就能帶動起銷售熱潮,有些政府采購的價格比較高,比如說像馬來西亞,我們就適當推低端,保證自己有5個點的利潤就可以了。“5個點也就幾十元。”王華預測,雖然國內市場競爭激烈,但海外市場至少還有五年的存活時間。
對此,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行業協會人士對記者表示,因為白牌平板電腦采用的是主流品牌商淘汰的較次面板,這些二級市場的面板使白牌平板電腦非常具有價格競爭力。盡管白牌平板電腦存在一些質量問題,但對于學生等注重性價比的消費群體來說仍有較大吸引力。
5月7日,調查機構NPD DisplaySearch上調2013年度平板電腦出貨量預測,從原先的1.68億臺調整為1.84億臺。2017年平板電腦出貨量將達4.24億臺,比2011年的8160臺增長4倍。該機構預計,2016年平板出貨量將超過筆記本電腦。
便宜的價格,也許會在很長一段時間成為“王華”們的生存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