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智能電視市場上,CPU是最需要關注的“核心技術”。如果,擁有一顆強大的CPU,智能電視顯然可以完成更多的“高難度應用”。但是,如果一顆“爛貨”被安裝在您的產品中,即便是簡單的高清電影播放,都會發生“卡機”的現象。
目前消費者能夠通過第三方軟件了解不同智能核心的性能。例如,windows平臺的CPU-z這樣的CPU查看工具;或者安卓平臺的“安兔兔”這種查看加測試工具,都是可以選擇的好幫手。鑒于智能電視安卓平臺產品眾多,“安兔兔”也將是消費者最長用到的軟件了。
“安兔兔評測”是一個給Android手機、平板進行性能評測、跑分的軟件,他同時也可用于兼容的智能電視平臺。安兔兔能一鍵運行完整測試項目,通過“內存性能”、“CPU整數性能”,“CPU浮點性能”、“2D、3D繪圖性能”、“數據庫IO”、“D卡讀、寫速度” 8項性能測試,同時還可以查看本機系統的詳細信息,包話SD卡容量,CPU型號、頻率,系統版本號等多項信息,幫助消費者判斷智能產品的實際運行性能。
在智能平臺測試中,除了安兔兔,還有很多的工具可以選擇,例如Z-DeviceTest Android、SmartphoneBench、FPC Bench等等,這些都是消費者選購智能機必備的利器。
高通 MSM9680架構圖
雖然消費者可以采用第三方軟件,甚至直接運行大量數據、游戲等應用的方法感知智能電視的核心:CPU的實際效能,但是這不能代替品牌企業實際公開的CPU信息。通過了解品牌企業公開的CPU信息,才是消費者判斷所選購產品品質的最“正常”途徑。然而,可惜的是多數品牌彩電企業對智能電視機的CPU信息卻“諱莫如深”。
現有的國內智能彩電市場,彩電企業還沒有擺脫“技術的擠牙膏者”的做派:宣傳的主要精力放在個別的一兩個功能性進步上;對平臺型的基礎技術不愿意過多介紹和透漏;不像消費者提供最核心的產品部件,例如CPU的詳細信息;同時,部分企業也會采用一部分價格低廉,性能也更為低劣的cpu產品制造部分智能電視機“混亂市場”,榨取利潤。
與我們熟悉的電腦市場,IT產業比較,智能電視產業更加不透明:這種不透明性遠遠超過了他的近親市場——智能手機市場。PC電腦企業,賣產品,必然會告訴消費者CPU怎么樣、內存怎么樣、芯片組怎么樣、顯卡怎么樣。而這樣的服務在智能電視市場還不能被“渴望”!
于這種透明的IT精神的缺失一道出現的是,智能彩電市場含混其詞的營銷騙局更多:顯然這并不是彩電企業的本意,但是缺乏信息透明的做派卻使得底層的銷售人員可以“含渾其詞”,甚至“扭曲事實”——至少,彩電企業、品牌廠商對于這些事件的出現擁有提供便利條件和不加約束兩大罪責。
智能電視顯然是一個IT產品:他更像電腦,最被注重的產品指標應該是CPU。但是智能電視產業還沒有建立起“遵從摩爾定律”的從業習慣,更沒有形成向PC市場那樣透明的消費環境。廠商還可以渾水摸魚的賺取利潤,消費者也難以實現“明明白白”的購買愿望。不過,這種現象不會持久,因為向“技術的擠牙膏者”踢門的人總是會出現:就如同2007年殺向手機市場的蘋果。因為這里存在著進行商業“革命”的機會和利潤縫隙。
當電視不再是電視,電腦不再是電腦:人們用電腦欣賞各家衛視的連續劇,更在用電視上網聊QQ,在淘寶上網購的時候,所有的彩電企業應該認真思考“智能”兩個字可能帶來的種種變革了,而不是等到被“削尖了腦袋”想擠進TV市場的IT企業們(聯想、蘋果)替自己的“屁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