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種程度而言,由于歷史上長期奔跑在全球家電技術的前列,日系家電形成了一種傲視對手的王者思維,以致低估其他國家家電企業的技術開發能力。事實上,韓國三星等企業不僅在研發投入上追趕著索尼,而且最近10多年三星果斷地從其他國家或公司引入技術,并最終成就了強大的自主研發能力,以致三星如今不僅在液晶電視生產方面令日系家電望塵莫及,而且其即將推出的大畫面OLED電視更令日本企業自愧弗如。同樣,一直對日資品牌保持著較強技術依賴的中國空調企業,在最近10年自有技術開發能力出現飛躍式進步,如今中國一線空調企業已徹底擺脫對日資企業的依賴。
在技術態度上日漸趨于保守的同時,日本家電企業的組織管理模式也游離于全球產業分工之外。在信息技術革命條件下,工業生產發生了兩大嬗變,即工業產品的復雜化和工業產品壽命的縮短。復雜化是指為使產品具有信息功能需要裝載計算、記憶、通訊、能源、機械、顯示、操作等一系列系統,工業制品變得越來越復雜、越來越精密。產品壽命的縮短是指受半導體按“摩爾定律”不斷高速進化的刺激,產品更新越來越快,產品壽命越來越短。為應對壽命縮短,制造商需要簡化產品的開發和生產流程,提高從開發到市場投入的速度。然而復雜化卻使得產品的開發和生產越來越煩雜。傳統的商業模式已經無法解決工業生產的新課題,全球供應鏈新模式應運而生。
在全球供應鏈模式下,企業開始放棄囊括從開發到市場投入所有環節的商業模式,將經營資源集中到核心部門,通過全球供應鏈進行企業間的分工和合作,以此減輕投資壓力,壓縮開發和生產的時間。全球供應鏈的根本特征是模塊生產方式,模塊生產方式將需要交換的隱性知識壓縮到最小,節省了大量的信息交換成本和時間,大幅度提高了企業間分工合作的效率。這種不問資本關系,不問企業國籍的全球供應鏈具有極高的柔軟性,使組裝企業可以在全球范圍內自由地選擇模塊供應商,促進了模塊的高性能化和低價格化。
反觀日本家電企業的模式卻依然是“垂直內包式”,即將從核心零部件的設計、制造、最終產品組裝的供應鏈盡可能地控制在企業集團內部,這種以企業集團一己之力對抗全球供應鏈的做法,不僅造成了生產規模的局限和開發成本的高昂,而且其極強的封閉性帶來了企業交易關系的僵硬化,零部件企業也很難在協作體系之外開拓市場,同時也限制了組裝企業對零部件制造商的選擇。因此,相對不完善的供應鏈體系可以說是導致日系家電失利的根本原因。
鳳凰能否涅槃?
如今,剝離利潤率低的傳統業務并加速產品生產的外包成為日本家電企業不約而同的選擇。如在將電視業務分割成LCD電視、外包和下一代電視機業務三大部門的基礎上,索尼已將持有的液晶顯示器合資企業S-LCD近50%的股份出售給合資方三星。無獨有偶,松下已決定削減等離子電視面板產能,并將位于日本兵庫縣尼崎市的第三等離子面板正式實施停產,同時將出售千葉縣茂原市的液晶顯示面板廠。不僅如此,松下將三洋電機在日本、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菲律賓和越南的洗衣機、冰箱和其他家用電器業務出售給海爾集團。與松下一樣,日立也停止了平板電視整機的生產,同時將所有電視機生產業務全部委托給海外廠商代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