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邊廂,奧斯卡大獎出爐,懷舊風猛刮,美人搖曳的紅地毯也宣告今春流行色是白色;這邊廂,在溫暖迷人的巴塞羅那,一場移動通信行業的盛宴正在上演。作為移動通信行業的風向標,MWC2012(移動通信大會)將為全球的行業用戶和消費者帶來最新的通信產品、技術以及發展理念。我們不妨來看看在MWC的“紅地毯”上,2012手機時尚界將流行什么?
1 大屏
不久前,我們還在驚嘆配備5.3英寸屏幕的三星Galaxy Note霸氣外露。但不過短短幾個月,它似乎已經過時了。在MWC上,三星展示了一款10.1英寸的Galaxy Note,給了消費者一個重新審視這款設備的理由。不過,Galaxy Note 10.1不能用來撥打電話,嚴格來講,Galaxy Note 10.1只是一款新的平板電腦。另外,從LG4.7英寸大屏的Optimus 4XHD和配備了4英寸屏幕的索尼Xperia P 都不難看出,小屏幕已經成為歷史。
2 四核
手機的發展,有一個走向是硬件配置比拼,Android手機的興起更是加速了手機硬件的裝備競賽。在MWC2012上,雙核算什么?四核已經來臨。HTC四核旗艦機OneX、華為自制四核的Ascend D 系列最快手機、中興ZTEEra等以各種各樣的概念標榜著自己的“四核”。與此同時,搭載四核處理器的平板電腦也漸行漸近。
3 4100萬像素
4100萬像素?佳能還是尼康?不,是諾基亞。在今年MWC上,諾基亞最引人注目的莫過于這款4100萬像素的塞班拍照手機808PureView。試拍過的人說在光線充足的條件下,成像效果與單反不相伯仲,就是不知道在暗光線下表現如何。也有網友揶揄這是專為香港著名攝影愛好者陳老師所設計的。不管如何,4100萬像素,還真是一個令人顫抖的參數。難道今年的感動,由諾基亞拍攝?
4 投影
三星在本屆MWC上雖沒有旗艦機型Galaxy S III 亮相,但卻為我們帶來了一款帶有投影功能的智能手機——Galaxy Beam I8530,它最大的亮點就是帶有亮點達到15流明(流明是投影儀主要的技術指標)的投影功能,可投射最大50英寸的高清晰畫面。而在愛立信展館,網絡實驗室有個特殊的手機,它可以用來打電話,放下手機,它變成了三腳架的狀態,可以鐳射出虛擬鍵盤和屏幕,讓用戶可以進行工作。也許,未來桌子的制造商可以考慮一下植入虛擬鍵盤。
5 新設計并不重要
在MWC上,很難找到太多新設計。多數廠商仍然認為,消費者依舊希望使用優質的觸摸屏和幾個物理按鈕來控制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索尼去年曾經試圖通過S1和S2平板電腦推廣全新設計,但從MWC上展示的設備來看,這些產品并未成功。
6 Android的世界
由于蘋果并未參加MWC,基于微軟WP7平臺的產品也不多,所以Android設備在今年的MWC上隨處可見。包括三星、HTC、LG、索尼、摩托羅拉、華為、中興和酷派在內的手機廠商都推出了Android手機和平板電腦。在展館一側,有一片綠色的Android世界。據官方數據顯示,截止到目前,Android的激活設備已經超過3億。主辦方極富創意地把各種終端用類似回轉壽司的傳送帶進行展示,想要手機?想要平板電腦?應有盡有。
MWC刮起中國風
本屆MWC大會,HTC、華為、中興和首次“趕考”的酷派等4家中國廠商參加了此次展會。據悉,4家廠商在四核、大屏等諸多領域的表現,引發了海外同行的極大興趣,他們給這些來自中國的廠商冠以一個集體的稱謂——“四大華人手機品牌”。
手機市場研究機構Gartne發布的研究報告指出:“2011年第4季度中興、華為和HTC三家,在全球手機銷量榜上已分別位列第4、第6和第8位”,而酷派則以1200萬智能手機銷量緊隨其后,成為不容小覷的“中國力量”。
在此次MWC2012展會上,HTC展示了全新的One系列的三款Android 智能手機——Ones、Onex和Onev;華為則推出了四核手機Ascend D1Q和平板電腦MediaPad 10;中興也發布了一款四核手機Era,以及SkateAcqua、Kis、BladeII、MimosaX 等多款機型;酷派還發布了TD首款5寸屏8950,以及大觀II9900的海外版7990。
LTE真的來了
相比較以往的LTE,各大廠商的展示更多的都是網絡層或者概念性的。今年的LTE展示,已經偏向業務層和終端層。以愛立信和諾基亞西門子的機器人LTE展示為例,基于LTE的高速視頻會議即時傳送,遠程控制已經不是浮云。
同時,由中國移動牽頭發起成立的TD-LTE 全球發展倡議(GTI)舉辦了第六屆LTETDD/FDD國際峰會,在GTI峰會的現場也設有專區展臺,近35款TD-LTE 最新終端和創新業務應用等也將在此亮相。現場還將展示多款TD-LTE/LTEFDD/3G/2G多模芯片,這些芯片將帶來2012年TD-LTE 智能手機的全面面世。中國移動也向500多位全球通信產業高層和精英宣布未來三年TD-LTE 全球規模部署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