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幾何時我們出差或者遠行之前,都要在包里準備上一兩塊備用的手機電池,以備不時之需,而現在大家都已經發現,越來越多的手機開始將電池設計在機身當中,用戶無法輕易取出,要更換除非電池壞掉需另外購買,原來靠幾塊電池就能周轉幾天的生活,現在已經在悄悄告別我們了。那么,這樣的“不可更換電池”是否靠譜,為什么越來越多的廠商都開始嘗試這樣的方式了呢?這次我們一起來探究一下。
一、技術篇
1.從個性的代名詞到節省空間的好方式
最早讓我們感受到“不可更換電池真的向我們走來了”的機型,無疑是蘋果的iPhone,當年當iPhone最終呈現在世人面前時,它的不可換電池設計挑戰了所有人的傳統習慣,被無數用戶所不理解,但最終,在iPhone強勢的發展下,大家也逐漸開始接受這樣的方式;而另一款頗具代表性的機型是諾基亞的N8,它需要動用螺絲刀打開機身來取出電池,這同樣也引來議論紛紛。
在早期,不可更換電池顯然和iPhone的其它特性一起,成為展現用戶個性的一大元素。不過在廠商看來,將電池塞進機身當中確實有多方面的好處,比如在超薄設計成為手機造型的未來的大趨勢下,不可更換電池方案將大大節省機身體積,不需要將電池呈現在外方便用戶插拔,也不需要留出電池與后蓋之間的空間,這些空間將被直接壓縮——讓用戶擁有尺寸上更加纖薄的手機,也讓廠商也有了可供宣傳的賣點和噱頭。
畢竟現在的手機相比過去,功能已經增加了太多,更多模塊的內置、屏幕的擴大都需要占用空間(事實上全觸屏取代物理鍵盤,也一定程度控制了機身厚度),而機身的纖薄紀錄也常在刷新,這對廠商的手機打造工藝的要求越來越高,而電池是傳統手機設計當中最能夠節省空間的一個環節,從它著手理所應當。
不僅如此,電池直接內置還在兼容性和安全性方面有了自己的考慮,過去很多用戶習慣把電池取出來用“萬能充”充電、或者圖便宜購買山寨版電池等,這些都并不安全,雖然內置電池也讓人無法了解電池的狀況,但只要廠商靠譜,內置電池的安全性一定要高于電壓不對的充電方式、工藝無法得到保證的仿貨電池的。
2.對工藝的要求更高,要延長續航也有其它方式
可以說,在手機電池現狀不發生質的變化的情況下,這樣的不可更換電池設計將是手機行業的一種趨勢,為手機爭取更多內部空間,或者大量壓縮機身厚度來為用戶提供方便,會有越來越多的廠商認同這一點。當然,正如前面提到的安全性的問題,這對于工藝的要求確實更高,不過從目前有采用這一設計的廠商來看,技術的門檻保證了并非所有廠商都能輕松進入這一領域,采用不可更換電池的手機在品質方面往往更有保證。
至于要延長續航,從過去幾塊電池輪著用到現在,我們也有了新的解決方案,移動電源就很值得考慮。一款主流品牌的移動電源能夠為我們帶來4000到8000毫安時的電能,這足夠為手機充電個二到五次(以目前手機電池主流的1500毫安時容量為例),這樣的過程還不用關機,使用不受影響,比換電池還要方便,移動電源的價格也不比原裝手機電池更貴。因此,在不可更換電池的問題上,我們不妨以開放的姿態,來接受這樣的趨勢。
二、產品篇
介紹機型:蘋果iPhone 4S
參考價格:4988元(16GB,行貨)
作為不可更換電池手機的代表系列,現在顯然已經沒人去糾結iPhone無法取出電池的問題,此前在國內開賣的iPhone 4S現在仍然敞開供貨,沒有了過去一直缺貨的火爆,卻讓更多消費者在購買時能夠直接方便。
點擊圖片查看蘋果iPhone 4S詳細資料
不過在iPhone 4S上,電池仍然成為了話題,雖然有著200小時的標稱待機時間,但用戶普遍抱怨iPhone 4S的電池不“給力”,無論是因為強大的硬件配置,還是iOS系統在電能環節還多少存在問題,“每日一充”應該成為iPhone 4S用戶們的習慣——記得將各種推送盡可能關掉,這應該能讓手機延長一些使用時間。
除此之外,iPhone 4S的各方面已經非常完善(這也符合蘋果“隔代大升級”的習慣)。3.5英寸顯示屏已經被證明是最適合單手操作的屏幕尺寸之一,Retina級的分辨率也被期待應用到新的iPad 3上,雙核A5芯片在實際使用當中已經能感覺到相對于iPhone 4的提升。另外還有加強的信號天線設計與800萬像素攝像頭,這些都能在用戶的日常生活當中發揮實實在在的作用。
當然還有“For Steve”的意義,這讓iPhone 4S有了更多無形的價值。目前無論是裸機還是合約版(期待即將上市的電信版吧),有需要的用戶都不用猶豫。要等iPhone 5?未來的事情誰也不知道,先用著才是硬道理。
參考價格:2880元(16GB、改版機)
有了N9在外觀設計方面打下的堅實基礎,諾基亞的首款Windows Phone系統手機Lumia 800來得就容易多了,它沿用N9的一體化設計,當然同樣是采用了不可更換的內置電池設計,記得一些Lumia 800的用戶也反映出現電量顯示不正常的問題,而這個問題其中一個辦法就是拆機對電池進行短路處理。
點擊圖片查看諾基亞800詳細資料
Lumia 800與N9區別只在于正面采用3.7英寸AMOLED ClearBlack觸屏(480×800像素的分辨率同樣不賴),并且為了搭配系統,屏幕下方多了返回、菜單與搜索三顆虛擬按鍵。同樣是多種機身顏色供選,全機身采用以聚碳酸酯材料打造,加上Windows Phone系統獨特的大色塊UI界面,內外彩色呼應,使用時很能給用戶帶來好心情。
在硬件配置方面,Lumia 800采用1.4GHz主頻單核處理器加上512MB的運行內存,諾基亞用自己對產品的理解來保證新系統的流暢運行;與N9一樣,Lumia 800配備了800萬像素卡爾·蔡司認證鏡頭,并且機身側面還設計了專門的快門鍵,拍照的過程更加輕松簡單。而應用環節則得益于微軟的系統,包括原生Office程序、Xbox Live在內的多種系統專屬功能,將直接為用戶帶來專業的辦公與娛樂體驗。
在歐洲市場上市以來,Lumia 800的銷量喜人,不由得讓人想起當年諾基亞的“街機”時光。這款肩負著諾基亞品牌復興的機型,也將在今年上半年正式進入中國市場(此前改版機在Windows Phone 7系統用戶當中已經有了不少的保有量),接受大家的檢驗。至于電池,Lumia 800內置1450毫安時的鋰電池,不開蓋對用戶完全沒有影響——誰叫機器的外觀設計如此完整呢。
參考價格:2999元(16GB、行貨)
國內廠商魅族在最近的新品MX上也開始了不可更換電池的設計方式,這讓機身得以進一步追求輕薄,以便提升產品的便攜性。MX的機身設計非常漂亮,后蓋的半透明注塑工藝更是讓面板呈現晶瑩剔透的效果,這尤其讓“白色控”們所無法抗拒。整體更高的成熟度和優秀的做工,讓MX在國產機當中獨樹一幟。
點擊圖片查看魅族MX詳細資料
不同于其它手機,MX采用了獨特的機身打造方式,機身后蓋仍然可以拆卸,但只供安裝SIM卡使用,開蓋之后能夠看到電池(1600毫安時)但無法取下,官方的解釋是為了把機身做得更薄。同樣是不可更換電池,MX這樣設計的優劣,就交給用戶來評判吧。
點擊圖片查看魅族MX詳細資料
與前代產品一樣,MX的硬件配置也再次成為國產機當中的新標桿,4英寸的ASV顯示屏擁有960x640像素的超高分辨率,不僅顏色鮮艷,使用起來也更加高效;三星出廠的1.4GHz主頻雙核處理器方案、Mali-400MP顯示芯片以及1GB的運行內存,則讓Android系統可以完全流暢地運行,要多線程運行大型程序也不在話下。另外MX配備了800萬像素鏡頭,支持最高1080p的全高清視頻攝錄,它的影音播放效果也同樣可圈可點。
從去年開始,國產機就在市場上全面出位,在今年這樣的勢頭還將繼續。國貨與國際品牌機型之間沒有了區別,國產機參與競爭也不再只靠殺傷力的價格,要支持國貨,MX是一個好選擇。
參考價格:3899元(16GB、行貨)
摩托羅拉在去年發布的新一代RAZR手機XT910同樣采用內置電池設計,甚至可以說,它7.1mm的纖薄機身與電池的不可更換有著直接的聯系,并且XT910的電池容量達到1780毫安時,這比多數手機的容量都要更大,讓用戶無需有”輕薄手機電池不夠”的擔心。
點擊圖片查看摩托羅拉XT910詳細資料
同樣為了保證超薄機身的實現,XT910采用杜邦凱芙拉材料打造背板,將輕便與堅韌融為一體,同時保證用戶的握持手感——看似一點點厚度的壓縮,背后都是科技的全力支撐,目的都是為了更好的用戶體驗。
不止是外觀搶眼,XT910的硬件配置也成為同期市場上的佼佼者,4.3英寸Super AMOLED顯示屏擁有540×960像素的分辨率,同時它的色彩還原和可視角度也都非常出色,要進行圖片回放或視頻播放,都能為用戶呈現最佳的視覺體驗;處理器則是TI的1.2GHz主頻雙核方案,另外還有1GB運行內存和800萬像素攝像頭,這些都足以讓用戶在XT910上玩轉各種應用。
同時,在Android系統的基礎上,XT910還具備Blur界面與MotoCast摩傳輸等專屬界面與功能,摩托羅拉在有條不紊地推進著自己的云計算計劃,以此來進一步提升用戶的體驗,讓手機充分發揮個人事務終端的作用。
結束語:與越來越多的手機開始采用Micro-SIM卡(小卡)、直接內置存儲空間而不是設計存儲卡槽等一樣,在電池環節盡可能地節省空間,這顯然是當下乃至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當中整個行業的設計趨勢。讓手機更加纖薄,讓用戶攜帶和使用更加方便,我們完全能夠理解廠商這樣的初衷。而看到這次我們帶來的這五款機型,它們都是目前市面上的主流產品,品質與體驗完全能讓我們放心,既然如此,我們又何必糾結在電池能不能換的問題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