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全球個人計算機龍頭惠普宣布,有意分拆并出售個人計算機部門,市場點名三星是最可能的買家。消息一出,引起臺灣科技產業的恐慌與震撼,不僅國內最大民營制造業者鴻海忙著沙盤推演,連主導臺灣產業發展的經濟部也危機總動員,擬妥多套應對劇本。
根據市調機構統計,三星是PC產業的新進者,去(2011)年底全球筆電市占率不到7%,排名第七,與國內“雙A” 宏碁、華碩仍有一段差距。為何三星的一個風吹草動,會造成臺灣科技產業這么大的危機感?
拓璞產研副所長楊勝帆分析,三星手機、電視已累積高品牌知名度,目前市占率數一數二,在3C拼圖中只差PC一塊。從水平橫向面來看,三星可以交互利用這些渠道資源,例如從電信渠道切入,三星只是PC產業的新秀,發展卻極為快速,成為難以忽視的明星。
堅強的意志與決心,正是三星讓競爭對手嚇破膽的地方。十年前,一位三星主管接受訪問時,大膽說出三星將超越索尼,成為亞洲最知名世界品牌;當時三星仍遠遠落后索尼,兩者差距懸殊,三星主管的豪語被不少人譏笑是天方夜譚。
經過多年努力,三星在液晶電視領域早已是全球第一品牌,遠遠超過索尼。以今年為例,三星全球出貨目標超過4000 萬臺,索尼則不到2000 萬臺;三星龍頭地位確立,索尼遠遠被拋到腦后,無法追上。
在美國市場,三星銷售人員經常告訴消費者,索尼液晶電視也是采用三星電視面板,既然這樣,為何要買售價高出一截的索尼電視,“買三星就可以了”。這樣的訴求奏效,三星在美國被稱為是便宜的索尼,銷售量扶搖直上。
零組件供應方面的垂直縱向整合,是韓國另一項重要武器。由于手上握有面板、DRAM等關鍵零組件,球員兼裁判,不少國際品牌都曾吃過三星的悶虧。
國內智能型手機龍頭宏達對此感受深刻,在剛閉幕的全球移動通信大會(MWC) 上,宏達執行長周永明秀出最新的One系列手機。記者詢問對于新產品的出貨展望?他表示,除了把產品做得很好,另一項關鍵,出貨順利也很重要。
這番談話有感而發,原因就出在三星。目前三星全球獨家推出AMOLED(主動有機發光二極管)面板,屏幕亮度高、省電,除自家智能型手機采用外,宏達、諾基亞也都采用AMOLED面板,但AMOLED供貨吃緊,三星掐住零組件供應,經常導致其他手機品牌出貨不順,有業者甚至只好更換面板,重新推出。
宏碁創辦人施振榮分析,韓國企業是獨大思維,上下游一手全包,是所有人的敵人;臺灣企業則很不一樣,透過高度分工,串成完整的供應鏈,開放的態度,是所有人的好朋友。
鴻海董事長郭臺銘更是恨得牙癢癢,對于三星幾乎不擇手段的商業行為感到不滿。鴻海旗下旗下奇美陷于涉及操控面板價格的反托拉斯訴訟,當時三星轉為污點證人,其他業者則遭受巨額罰款,氣得郭臺銘痛罵三星是“抓耙子”。
郭臺銘表示,三星幾乎是韓國政府傾全力扶植的國家企業,試問臺灣政府有沒有這樣的魄力和決心?他多次主張“聯日抗韓”,希望結合日本的品牌力與臺灣的制造力,合力打敗韓國。
有電信業者戲稱,三星的手機尺寸從2、3、4、5寸都有,平板則是7、8、9、10 寸,幾乎包辦所有尺寸,沒有一家品牌比三星更齊全。這樣看似不符合經濟效益的作法,卻也是三星最大的優勢之一。
渠道業者分析,三星追趕得很緊,只要對手稍稍松懈或放慢速度,三星就很快迎頭趕上,使得在許多領域都與韓國正面對壘的臺灣科技業者,必須繃緊神經,迄今不敢大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