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是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具有重要推動作用。近日,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十二五”物聯網發展規劃》,《規劃》出臺對物聯網產業鏈發展具有哪些意義?該政策所釋放出來的信息對刺激并帶動產業應用創新有何促進作用?中國物聯網產業協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柏斯維為大家一一詳解。
柏斯維認為,《規劃》明確提出了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目標。物聯網是新一代信息技術,也是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的主力。要實現把“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達到8%左右”,并“提高戰略新興增加值占國民生產總值的8%”的目標,就要大力發展物聯網產業,讓新一代信息技術促進工業化的發展,促進戰略性新興產業躍上新臺階。
規劃清晰商業模式,避免盲目投入
柏斯維指出,《規劃》的出臺可以說是意義非凡,這是從行業管理部門對物聯網行業以及地方政府在產業發展方面給予的最專業、最權威的指導。在物聯網產業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這個《規劃》更具體、更務實描述了物聯網產業發展的方向目標,并明確重點發展的行業和領域,如:智能工業、智能農業、智能物流、智能交通、智能電網、智能環保、智能安防、智能醫療、智能家居等九大領域。特別是把物聯網作為新一代信息技術,帶動傳統行業的智能化應用為特點,強調了信息化推動工業化發展,提高信息化增加值在國民經濟總值中所占比重的重要措施。這個《規劃》是貫徹落實國家加快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部署的綱領性文件。
對于《規劃》中提出的“十二五”期間,要初步完成產業體系構建,形成較為完善的物聯網產業鏈,培育和發展10個產業聚集區,100家以上骨干企業。柏斯維認為,在未來幾年內,實現這個目標難度不是很大。《規劃》中明確強調了建立10個產業聚集區是依托東、中、西部現有的國家級產業園區或產業基地,按照產業關聯度和區域特征,重點培育10個以上區域成為物聯網綜合產業聚集區或物聯網特色產業聚集區。這就規范了個別地區利用發展物聯網為名,過度開發土地建園區的傾向。
《規劃》出臺以后,各省市發展物聯網的積極性都很高。柏斯維指出,但我們同時要看到,各省市物聯網方案、規劃出臺,大同小異缺乏特色,這是一個弊端,應集中力量突破關鍵城市,根據每個地區的優勢,規劃出一個清晰的商業模式,才能避免盲目投入,更好地發展物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