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志剛向記者表示,在上述企業中比較看好索尼。“畢竟索尼品牌力很大,其余品牌中NEC和松下分別是在設備端和家電領域比較具有知名度的品牌,而非手機品牌。而智能手機是典型的消費品,公眾對品牌的認知度尤為重要。另外,索尼在營銷手法上也屬于比較開放的企業。”
日系手機重返之路或困難重重
有消息指出,正經歷手機業務部大幅裁員風波的日本NEC集團,近期卻低調重回北京成立手機事業部。
這一動作自從去年8月份就已籌劃至今。昨日,同樣是數年前由于業績不佳而“兵敗撤出”中國市場的日本京瓷手機品牌與中國電信[4.40-0.90%]聯合推出定制手機KSP8000,已率先重返中國市場。
自1999年日系功能型手機廠商全面進入中國市場以來,諸如索愛、夏普等諸多品牌憑借日系手機標志性的精美外觀設計和準確的中國戰略,迅速攻城略地。然而智能手機時代到來時,日企“慎之又慎”的行事風格,致使其沒有跟上時代的步伐,并最終集體撤離中國市場。
其中,2005年3月東芝手機在長期虧損情況下宣布從南京普天王芝公司撤資,正式退出中國的CDMA手機市場一事尤為引人關注。有業內人士表示,當時的索尼是因為和愛立信合資成立了索愛才留下來的,但業績也不好。
該人士預測,日系手機重新進入中國市場的模式,可能是復制日本機型。3G手機在日本的發展已經很成熟,上述公司都有現有機型和操作經驗,只需把日本的成熟機型搬進中國市場即可。加之其行業生態環境建設向來不錯,只需去掉定制化的內容,在UI、APP等層面進行修改就可以了。
方才回歸中國市場的京瓷公司,其中國區業務負責人芳賀義文對媒體表示,2008年從中國市場退出,對于京瓷來說“是一種苦澀的選擇”。“中國3G市場于2011年下半年開始爆發,一度成為全球智能手機增長最快的市場,京瓷也是看準了這一機會。”
然而,在目前三大陣營瓜分高中低手機市場的“紅海”局面下,日系軍團能否成功找到自身的定位,贏回市場,這或許還是一個未知數。
對此,陳志剛指出,日系手機一直以來都存在定價很貴的情況。他們不像韓國企業那樣,手中握有顯示屏的制屏資源和技術。同時,日系企業還面臨產量小而無法達成規模效應的劣勢。此外,其整體行事風格十分謹慎,容易錯過稍縱即逝的行業機會。
“行業內的預測是,此番日系手機集體回中國可能主攻中高端市場。國內目前的整體手機趨勢是低價化,無論是三大運營商主推的千元機、甚至現在新推的‘700元智能機’風潮,還有小米手機不斷壓價、中興華為兩家也大打價格戰的情況都是佐證。因此,對于這次日系回歸,我表示很悲觀,非常不看好”,陳志剛坦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