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海寧市民勝果蔬專業合作社在園區內安裝的農業物聯網系統正式啟用。這套系統將對園區進行設施農業生態信息采集、設施智能控制、園區智能視屏監控技術應用,以達到農業生產的數字化,網絡化管理,實現農業生產智能化控制、遠程信息化管理。據了解,農業物聯網是近年來農業現代化園區建設的一大主體內容,目前,在浙江的蕭山、余杭、安吉等多個地方都引進了物聯網技術。
農業物聯網系統,就是在園區現有設施的基礎上,配上相應的控制設備、監控設備及軟件,對作物生態環境實施監測和控制。系統能實時顯示園區內各區塊的土壤、環境和光照等數據,并能通過視頻直接觀看到作物生長情況。
整個物聯網系統可分為三部分:一是信息采集系統。由節點傳感器采集信息→節點無線傳遞信息→管理基站接收處理信息→軟件顯示具體直觀數據界面組成。各種傳感器能獲取植物、土壤、環境等農業生態信息,并通過節點之間的數據多路通訊方式,將數據傳輸到管理基站接收點。二是智能控制系統。該系統主要有控制柜、電磁閥、農業設施電機、控制線及灌溉管網組成。通過園區信息采集數據及生產需要,通過集成軟件的管理控制進行灌溉、通風、遮陰、濕簾等作業。三是智能視頻監控系統。系統由監控攝像頭、視屏傳輸網絡、軟件智能處理顯示、英特網遠程訪問等部分組成。能實現全天候實時監控,智能識別報警、智能錄像、遠程訪問等功能。
農業物聯網是集農業科技和計算機自動控制技術于一體的現代農業生產裝備技術,它能營造相對獨立的作物生長環境,擺脫傳統農業對自然環境的高度依賴,同時強化園區管理,提高工作效率。最突出的是,節約了園區的生產管理成本。自動控制系統減少了灌溉、作物管理的用工人數,提高了生產效率。智能監控系統還可進行遠程網絡訪問,讓顧客可以親自看到生產過程,可作為企業宣傳窗口提高顧客對產品的認可度。
運用物聯網系統,能增加農產品的產量,提升品質。通過智能化控制系統按照作物的需要精準的肥水供給,有效節約肥水的使用量,節約資源避免浪費,以及過量使用對土地造成損害。同時。有助于節約能源,減少化肥污染,提升農產品品質,為農業節能減排、保護環境和發展低碳經濟做出貢獻,社會效益十分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