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近日有外媒報道指松下決定在今年年底停止研發等離子面板, 改投OLED 等產品的消息,昨日松下中國公司在接受平媒采訪時表示,上述消息并非官方發布,但委婉承認了報道內容。
由于在等離子面板上的競爭優勢,松下一直對等離子情有獨鐘。此前松下中國市場部人員曾向羊城晚報記者介紹,松下等離子電視與液晶電視產品結構的比例為6:4。但隨著液晶技術的提高,等離子面板在全球的市場份額都在萎縮,松下也不得不承認之前的策略失誤。
其實,松下的案例并非典型,“液晶面板之父”夏普也同樣在巨虧之下四處求救。而與日本面板企業收縮形成對比的是國產面板市場份額和話語權的提升。目前,我國知名家電企業TCL正在不斷的崛起,據相關數據顯示,10月份華星產品出貨量188萬片,占世界市場份額為9.5%,居全球第五; 本月中旬華星光電累計銷售出貨量已超過1000 萬片。另一大國產面板企業京東方近日則發布了由京東方主持修訂的液晶國際標準,其在中國平板顯示產業中也擁有了一定的話語權。
相關業內人士表示,去年,松下創紀錄地虧損7800億日元,松下方面預測,2012財年凈利潤仍將虧損7650億日元。等離子電視由于規模太小,可能會導致產業鏈斷裂,一些原材料和催化劑等組件廠商將選擇退出這個行業,等離子行業正在組建減縮。松下轉移重點,將發展OLED產品,可能也是看中了它的發展前景廣闊。不過,現在OLED技術之爭也非常激烈,松下想要得到一定的改變,還需要投入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