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場調查機構奧維咨詢(AVC)的數據統計,3D電視的市場占有率已接近16%。當前,消費者的購買傾向也正向3D電視靠攏。
雖然國內眾多彩電廠家集體推出云電視,不過對于尚在發展勢頭上的3D電視,各大平板電視廠商當然也不會忽視。
不過由于裸眼3D目前的不成熟,目前市面上的3D還是以眼鏡式3D為主,3D陣營從推廣初期就誕生了兩種技術:偏光式和主動快門式。而因此也導致了兩個陣營的誕生:主推快門式的三星、索尼、松下等品牌。主打偏光式的LG、東芝、飛利浦等。
兩種技術優缺點而言,快門式擁有全高清畫質、卓越的全視角觀賞性、2D轉3D的模式下可獲得同等高畫質等優點,而缺點是眼鏡由于是主動快門式、無論是結構還是成本都比較高。而偏光式最大的賣點就是能為廣大消費者帶來沒有閃爍的3D影像,以及明亮的3D影像。不過缺點就是會帶來分辨率減半的情況。
成本優勢轉投偏光式
下面是某行業媒體在今年5月份做的一個兩個3D陣營的品牌陣容比較,從品牌來看,3D推廣早期主動快門式占據了大多日本彩電和國內彩電品牌,而以不閃式陣容要少了不少。
動快門式3D陣營:三星、長虹、松下、夏普、索尼、海爾、海信、康佳、三菱、TCL、東芝、冠捷、京東方、華星光電。
不閃式3D陣營:LG、創維、海信、海爾、康佳、長虹、東芝、TCL、飛利浦、VIZIO。
事實上,從推廣初期各品牌推出的3D彩電來看,快門式的效果受視角影響較小,加上可以輕松實現全高清的3D畫面,確實比較吸引眼球。在今年4月份深圳的消費電子展上面,平板展區兩個標準的分別擁護者三星和LG也是分別在賣場不余遺力地抓住對方技術的弱點,互相揶揄,往死里掐。
不過盡管有著效果方面的優勢,快門眼鏡較高的成本還是讓不少支持的廠商留了一手。從前面的兩大陣營支持品牌名單來看,就有不少品牌是“腳踏兩條船”,而在9月15--17日的亞洲國際平板產業展覽會上,LG展臺同樣以此大做文章。現場多方面對比快門式眼鏡相比偏光式的確點。
價格一直是家電市場極其敏感的一個詞語,盡管3D人氣十足,但是標準不統一加上配套資源的缺乏,讓眾多消費者對3D電視依舊處于持幣觀望的態度,而3D推廣往往也是“雷聲大、雨點小”的尷尬境地。相比平板電視主流市場,依舊還是小眾。這時候消費者對價格更是敏感。
從最新統計的數據來看,截止到今年7月,在創維、康佳、長虹、海信、海爾五大主流國內廠商的3D電視產品中,國內3D電視廠商對不閃式技術的平均采用率高達近70%。最近這些廠商主推的新型智能電視、云電視等主打產品也大都采用不閃式3D技術。這個數據和前面的兩大陣營名單比起來恐怕讓主動式陣營壓力不小。
各廠商對于不閃式3D的青睞,使不閃式3D占領了高、中、低端全線市場,從賣場發現,在國慶前夕,創維的42K08RD42寸不閃式3D液晶電視已經低至3988元,而且還額外贈送不閃式3D眼鏡;LG的LW4500降至不到萬元;海信47寸T29更是打出了6999元的驚喜價。
盡管主動式的技術廠商索尼、三星、松下等依舊在主推快門式的3D技術,不過各品牌眼鏡不兼容、更換成本過高等因素讓主動式的3D還有艱難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