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資料:
地球一小時(Earth Hour)是世界自然基金會(WWF)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所提出的一項倡議,希望個人、社區、企業和政府在每年3月最后一個星期六20:30-21:30熄燈一小時,來表明他們對應對氣候變化行動的支持。2011年3月26日20:30—21:30,“地球一小時”將再次引發全球城市、企業和個人的自愿參與,在這一小時內共同熄滅不必要的燈光,為地球的可持續未來祈福。
2011年“地球一小時”的核心主題不再僅僅是氣候變化,而是更廣泛的環境保護行動,除了熄燈一小時活動外,還號召大家為保護環境做出一個行動改變,以企業為單位,承諾為地球的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做出一個改變。
例如,應用視頻會議,消除空間差異,實現遠程交流。人與人之間最有效的溝通就是可見溝通。傳統的通信方式,僅僅是語音的溝通或是文字的溝通,總是達不到人們眼見為實的溝通習慣,尤其是對于謹慎的商務行為,因此許多商務人士只好采用頻繁的出差以彌補這種不足。視頻會議的可視交流,滿足了人們的溝通訴求,從而有效緩解人們頻繁出差,奔赴各地參加會議的情況,減少商務人士的“空中飛人生活”,為生活增添了一份“綠色”。
另外,視頻會議強大的遠程文件與屏幕共享功能,可以是企業在溝通的過程中減少打印、傳真,實現無紙化綠色交流,保證企業細節上的低碳運營。據相關機構調查,辦公用紙每年在紙張消耗中占有很大的比例。“無紙化辦公”是與低碳相伴而生的,節約紙張,就是在留住“綠色”。視頻會議有力推動了辦公無紙化,不僅使企業成本“瘦身”,而且助力全面低碳。
“視頻”代替“出行” 能量消耗減99%
99%,不是一個絕對的數字,它代表著“視頻會議”與“實際會面”兩者相較于能源消耗上的巨大差距。假設一位商務人士出差,從北京到廣州,需要乘坐20小時的火車,或者3小時的飛機,這過程中約會產生330千克的碳排放量,需要198棵樹一個月才能吸收完。通過視頻會議系統,即使雙方各自身處中國和美國,也都不用走出辦公室,就能在短短的幾分鐘內“會面”,碳排放量趨近于0,改變顯而易見,視頻會議“綠色商務”的優勢也就不言而喻。
“租用”代替“購買” 節成本減費用
自視高(seegle)改變了視頻會議提供方式,由全高費用購買轉變為租用之后,用戶在這方面的經濟壓力在很大程度上被緩解,促使視頻會議系統向普及化發展。現視高(Seegle)已擁有國內外用戶多達50000余家,國內市場占有率達90%。這樣一來,用戶不必再為數字化信息平臺的建設大量購置軟硬件設施、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財力了,與此同時所減少的能量消耗也非常可觀,企業也獲得了經濟、實用、高效的信息管理方式。
“遠程”代替“會面” 主流化趨勢漸顯
“遠程辦公”是視頻會議為用戶帶來的一種新型辦公方式,通過視高(Seegle)視頻會議服務平臺,可以與異地伙伴協同辦公,如同在一間辦公室一樣溝通便捷。你可以隨時告訴對方,打開預先上傳的文檔,與對方同步瀏覽并一起編輯、商討方案,系統中多達39種操作的電子白板,還可以對文檔內容進行各種劃線標記,同時還有真彩屏幕共享、站內信交流、工作日志記錄、同步網頁瀏覽等功能。
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企業的跨地域性越來越強,跨地域運營的企業平均每年用于開會、培訓、招聘、異地合作的差旅費用占據企業整體運營成本的很大比重,一個中小企業即達幾十萬,分支機構更多的企業更高達百萬,企業內部的“節能減排”勢在必行。視頻會議的應用正好滿足了這一訴求,視頻會議系統能夠通過網絡實現足不出戶的遠程可視通訊,為企業帶來低成本的商務運營方式,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低成本的運營使企業輕裝上陣,贏在起跑線上。
從目前我國節能目標來看,2011年稱的上是一個節能減排年,而在最近的幾年之中,政府也早已從自身開始,倡導視頻會議的應用。隨著時間的推移,視頻會議辦公或將成為商務溝通的主流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