售價15999元的液晶電視,你愿意再花1500多元延長保修期三年,花錢買個放心嗎?這就是許多商家針對價值不菲的大宗耐用家電產品推出的延保服務。
由于延保服務在國內尚無標準規范,家電延保問世以來引發頗多爭議。近日,中國家電維修服務協會推出了家電延保服務規范征求意見稿,防范服務風險成為其中的一個關鍵。
大小家電都能參加延保服務
昨天記者走訪杭城家電賣場發現,在賣場的顯眼位置,都有延保服務的宣傳單。“家安保”,“陽光包”,“全面保障、安心放心”,“每天只需0.45元,延長保修3年”等字眼隨處可見。不少樣品上還貼著延保服務1—3年的不同價格單。在上塘路的一家家電賣場內,一款標價3999元的國產彩電左上角貼著的標簽顯示:200元延保1年,510元延保3年。
銷售人員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以售價4000元的液晶電視為例,假如“三包”期過后主板壞了,維修時要收上門費50元、修理費400元、零件費2000元。你要是買了3年期的延保服務,只需付500多元就搞定了,所以還是相當劃算的。
記者了解到,小到手機、數碼相機,大到平板電視、冰箱、電腦、空調、洗衣機,都能參加商家的延保服務。當然,根據商品售價的不同,消費者需繳納的“保費”也相差較大,便宜的幾十元,貴的要數千元。
已有家電廠家延長保修時間
“產品‘三包’保修期內,由廠家負責保修,‘三包’期過后,延保由本商家負責。”這是賣場銷售人員對延保服務的解釋。不過,杭城家電業內人士認為,盡管商家也可組織或聯合社會上的家電維修隊伍,但就技術性專業性來說,商家與廠家相比毫無優勢可言。延保服務的質量到底如何,也是個未知數。外地就曾出現過這樣的投訴:消費者購買的洗衣機在“三包”保修期后出現故障,延保服務因沒有配件無法維修,商家只是退給她258元的延保費。
華日冰箱有關負責人昨天接受采訪時表示,目前廠家在嚴格執行國家“三包”規定的基礎上,也會從服務用戶的角度出發,適當推出延長保修時間的舉措,而且是不額外收取延包費用的。如這次國慶促銷期間,華日就針對一些家電下鄉產品贈送服務金卡,將保修期限從3年延長到5年。
據了解,國內家電廠家在國家“三包”規定的基礎上,自行延長保修時間的已不在少數。如有一些空調品牌,就已推出“6年保修”。
作為此次公開征求意見稿中的亮點,延保規范明確要求與消費者簽訂延保服務合同的延保服務提供方,應按照保險法等相關規定,向有合法保險資質的保險公司投保。并要求家電延保服務提供方需在企業內部設立專門維修賬戶,通過向保險公司投保,由保險公司計提準備金或適時參加行業組織建立賠償基金的方式,來防范延保服務風險。同時規定,延保服務銷售人員對銷售延保服務時所做出的虛假和錯誤承諾,需要承擔相關責任。“此條款對于消費者來說,可以大大規避風險。比如,一旦銷售延保服務的公司經營不善倒閉,可以保證已銷售的延保服務繼續履行義務”,業內人士表示。
記者還注意到,由商務部推出的《家電產品維修服務業管理辦法》同時也在公開征求意見。該《辦法》也將延保服務納入管理范圍。其中明確,規模家電產品服務責任者因故需轉移維修服務責任的,應提前一個月向相應的商務主管部門(或委托的行業組織)報送服務責任轉移方案,并通過全國性媒體、主要銷售渠道向社會公告。
選擇延保到底劃不劃算
參加有償延保服務到底劃不劃算?這確實是個見仁見智的問題。
相信在新的延保服務規范的約束下,延保服務的認可度也會逐步提高。但消費者也要有所比較。對于以平板電視為代表的傳統大件電器,以及手機、數碼相機、筆記本電腦等消費類電子商品來說,由于這些產品使用頻率高,維修成本也高,延保服務更有針對性。以售價10000元的平板電視為例,更換屏幕的費用為6000元左右。這樣一比較,一年花個幾百元的保費也不算多。而對于像空調這種保修期限長、使用頻率相對較低的產品,應當有選擇地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