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多歲的孫大伯,住在余杭區星橋街道安樂社區,早上起床后必做的一件事:打開電視機,瀏覽一下“華數數字電視”,看看村務信息,看看最新的社區公示公告……“‘數字興農’工程給我的生活帶來了很大便利,不但能收看數字電視、上互聯網、收聽廣播、查看村務信息、了解農業科技知識和各類政策法規,甚至還能從電視上了解糧油蔬菜價格……真沒想到電視還能辦這么多事!”孫大伯樂呵呵地說。
自從2009年5月星橋街道建成杭州市首個“數字興農”運營試點工程后,越來越多像孫大伯這樣的農戶,每天打開數字電視了解村務信息成了生活的一部分。“數字興農”不僅使所有村民看上了數字電視,還實現了有線廣播“戶戶響”,更為鄉鎮街道、社區村級組織提供了電話會議、視頻會議、字幕短信等現代化的管理手段,受到了群眾的肯定和歡迎。
今天(8月31日),杭州市“數字興農”現場會在余杭區星橋街道召開,杭州市委、市政府提出:在試點成功的基礎上,全面推廣“數字興農”工程,今年完成33萬戶,加快建設進度,明年完成全市全部97.4萬農戶。
“三農”問題一直是我國各級政府工作的重點和難點,而發展農村信息化的關鍵和難點是實現信息服務的普及化、便利化和實用化,基于有線數字電視網絡的“數字電視服務、農村信息化服務、農村信息工作平臺、寬帶通信”四位一體的“數字興農”工程能較好地滿足農村信息普及化發展的要求,同時可實現農村信息化建設“低成本、全覆蓋、多功能”的發展目標。
目前,困擾農村信息化的瓶頸問題:一是合適的網絡載體問題;二是終端普及性的問題。以計算機為主的信息化終端成本高、普及性低、操作復雜,使得農村信息化難以普及,阻礙了農村信息化建設的發展。針對農村信息化的兩大瓶頸,華數創新地開發適合中國農村信息化、數字化需求的有線電視網絡“寬帶化、交互化”改造,適合農村信息化普及服務的交互數字電視技術。
有線電視網絡進行數字化改造后,可完全實現對信息化應用和寬帶通信的承載,使數字電視成為農村信息化普及的終端。
2009年11月,市委市政府批準華數提交的《“數字興農”工程實施方案》,市委辦公廳、市政府辦公廳發布《關于印發〈杭州市“數字興農”實施方案〉的通知》(市委辦2009<176>號),正式啟動“數字興農”工程。
華數數字興農工程的內容:1、基于有線電視網絡寬帶通信實現村村、戶戶覆蓋,寬帶上網按需求開通;2、實施農村交互數字電視整體轉換,數字電視進所有農戶;3、搭建基于交互數字電視的農村信息服務平臺和服務體系,普及性的農村信息服務進入千家萬戶農戶;4、搭建基于交互數字電視的“電話會議”、“電視會議”、“村村響”系統平臺,為農村基礎組織提供了便利的信息工作平臺。
經過一年努力,華數“數字興農”工程順利推進,目前,杭州各區縣均建有試點村,已有31個村的用戶實施了“數字興農”工程建設,總用戶超三萬戶。
同時,該項工程還被國家廣電總局定義為下一代廣播電視網農村版,并通過NGB項目的建設在全國推廣。
基于“華數總前端+區縣分平臺”的運行模式,各區縣的“數字興農”運行管理平臺根據當地農村、農民的不同需求,均因地制宜建立了不同的信息內容服務體系,實現了對農村和農業信息資源的整合和加工,提供十大類普遍的信息服務,包括農業科技、村務信息、黨員之家、勞務信息、政策法規、市場信息、生活百科、電視預告、影視欣賞、戲曲文藝等。其中“勞務信息”提供所屬地域招工、招聘最新信息,方便社區居民獲取就業信息;“市場信息”每周更新蔬果、糧油、肉禽、水產等價格,便于居民第一時間掌握農副產品價格變動情況。村務信息中的村務公開欄目,為村民了解本村經濟狀況和村級村務公開和廉政建設搭建了一個平臺,受到村民的歡迎。中央電視臺對此作了專門采訪,并在《新聞聯播》中播出。
各類信息服務都盡可能貼近農村實際,滿足農村農民生活、生產需要。同時,華數還將公司服務熱線96345與農民信箱、專家咨詢進行對接,提供免費供求信息發布服務和免費農技咨詢服務,接線員可通過查詢專家系統或轉接農技110為農民答疑解難。
據了解,“數字興農”工程將著力構建信息發布、音視頻會議、視頻點播輪播、農村政務等信息化四大平臺:
1.信息發布平臺:通過數字電視的數據廣播和交互數字電視技術實現大容量信息化分行數據的發布,通過用戶端機頂盒接收和展現。
2.音視頻會議平臺:在杭州二區五縣數字電視公司控制中心的調度下支持鎮鄉級視頻會議、村級電話會議的召開。
3.視頻點播和輪播平臺:實現農業科技、黨員教育、文化下鄉等視頻內容的按需點播及定時播發,并通過機頂盒接收和觀看。
4.農村政務信息化平臺:通過將信息發布和個性化展示技術結合,構建起統一的、集約化建設的、富有個性特色的農村政務信息化平臺。
在收看數字電視的基礎上,還可滿足“村村響”“戶戶通”廣播、大容量信息化數據與電視短信群發、寬帶網絡運營等三大體系的運行,結合各級監播中心,有效解決農村信息化運營主體缺失的問題,為農村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1、數字電視
將目前農村有線模擬電視信號轉變為數字電視信號,從原來只能收看30多套的電視節目轉變為可收看70多套的電視節目,并且還能收聽多套數字調頻廣播節目。畫面更加清晰、抗干擾能力強,支持電子節目導航,可提前了解一周內的電視節目信息。
村級網絡已支持交互電視業務的需求,農村用戶可以各杭州城區用戶一樣享受快樂點播的樂趣。如使用增強交互型機頂盒可點播想收看的電視節目。
2、“村村響”廣播
通過機頂盒內置的喇叭和廣播接收系統,在機頂盒處待機狀態時仍可以收聽當地縣廣播電臺節目,成為農村廣播“村村通”的一個新的技術實現途徑。
3、緊急電話會議
縣/市、鄉/鎮、村領導和經過授權的人員,通過電話、手機向信息管理平臺發送廣播申請,經身份驗證后,便可在授權時間和范圍內,進行會議廣播、通知、防火、防災等應急呼叫。如鄉鎮領導對各村領導講話、會議通知、布置工作等。村領導對全體村民(或者全體黨員、基干民兵等)講話、會議通知、布置工作等。應急呼叫系統,在出現特殊的情況下,如防汛、防火等緊急事件的即時通知、廣播,提高防災、抗災等應變能力。
4、視頻會議
召開農村鄉鎮工作視頻會議,鄉鎮領導在鎮視頻會議室,召開全鎮村級以上干部會議,村干部在村會議室(或家中)收看、收聽。如村會議室具備視頻會議條件(備有網絡、攝像機、電話),可利用電話遠程參加視頻會議討論。視頻會議可向授權范圍內的人員現場直播。利用視頻會議系統對關系村民日常民生話題的會議實時收看、實行村務、政務公開,發揮村民的監督作用。在鄉、鎮、村建立防災、救災的指揮系統,在鄉、鎮、村的視頻會議室,通過網絡對整個鄉、鎮、村進行防災、抗災、救災的指揮工作。利用視頻會議開展黨先進性教育學習等。
5、信息推送
以數據廣播技術為基礎,搭建了一個信息發布平臺,及時宣傳農村政策法規,發布農業科技信息,市場動態,發布當地天氣預報、交通出行狀況、當地農貿市場價格信息、土特產銷售行情等,讓農村農民及時了醫療、保險、養老政策。為村務公開搭建了有效的發布平臺,農村黨員遠程教育內容得以進入千萬黨員家庭,文化共享工程可以更有效地惠及農村農民。
6、電視短信
通過系統字幕功能,可以游底字幕形式在任意電視頻道上插播字幕信息。
7、緊急信息發布
在緊急情況下,無論在機頂盒開機、待機狀態下,都可通過廣播、文字進行緊急信息發布。
8、視頻輪播
通過系統的NVOD平臺,用四個通道播放(輪播)農業科技、文化共享、黨員教育等節目。
9、寬帶上網
通過EOC技術進行雙向改造,使原有同軸電纜網絡實現了雙向功能,農戶家庭可享受寬帶上網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