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高清、或是微型投影機,都對LED光源給予了很高的期望。LED光源相對于傳統光源有三個明顯的優勢:體積小,屬于冷光源,散熱模組可大幅減小符合微型化的發展趨勢;色域范圍較高(如圖二),彌補了傳統光源色彩缺失較多的缺陷,更能符合高清的要求。所以我們可以看到世界500強企業,比如三星、LG、ACER、DELL、BENQ、HP等都選擇了此類產品作為LED投影機市場化的主要產品方向。
投影機市場或將呈井噴式發展
另外,由于投影機的投入并非一次性的,傳統光源的燈泡在使用2000-3000小時之后,都要更換,這是一筆不菲的費用,例如現在普遍采用的金鹵燈價格高達上千元,這一點讓許多消費者對投影機“望而卻步”。而LED光源將結束這一局面。LED光源的衰減曲線,幾乎是一條水平直線(如圖三),目前投影機用LED燈泡的壽命在50000-60000小時,即使一天使用5小時的話,也能使用6000天,也就是16年多。這有利于消費者對投影機的認可與接納,購買行為的發生機率將大大提高。
投影機市場或將呈井噴式發展
但是LED光源也有其不足,即亮度不夠。亮度是困擾LED投影機普及的最大問題之一。雖然市面上有亮度可以達到1000流明以上的LED投影機產品,但這個亮度對于日常應用尤其是商務應用還是遠遠不足。
投影機市場前景光明行業廠商的希望在明天
相對于其它電子產品數以億計的銷售量,投影機100萬臺左右的銷售量,對于磁性元器件廠商來講,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希望在明天。三洋電機投影機事業部市場總監周某說:“投影機市場現在正處于一個持續發展的時期,保守估計五年之內平均將以20%速度增長。”而且隨著投影機教育、商務、家用市場的齊頭并進,客觀上帶動的磁性元器件市場需求也不可小覷。據昆山偉視光學技術王姓工程師說:“投影機中用到的磁性元器件較多,以電感為例,一臺投影機使用的電感不下十五支,例如電源、音頻變壓器中都會用到,使用的電感主要是貼片電感和線圈電感。”按照投影機20%市場增速,未來電感與變壓器的需求會越來越大,特別是當家用投影機普及的那一天。
對于投影機的市場前景,行業廠商表明了不同的態度。廣州市新同大電子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曹德秋對投影機市場前景態度保守,他說:“投影機市場做大不是輕而易舉的事情,目前它的清晰度不夠,對環境要求高,進入家用還有待改進。而且現在電視機技術成熟,3D電視都已經上市了,這對投影機市場是不小的沖擊。”
而深圳市優創展科技有限公司的態度卻相反,優創展王坤先生介紹:“目前受制于量少,沒有開發這個市場,但我們一直在關注投影機。投影機追求視覺效果,對電感的精益度和材質要求比較高,所以需要品質高的電感。針對日系為主的產品局勢,首先自我完善很重要,把工廠建設成為現代化的工廠,擺脫勞動密集型的生產模式;其次,爭取及早介入投影機的技術開發,了解產品的特性,以服務型的企業姿態,爭取合作機會。”
廣東風華高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英達分公司副總經理李強則說:“如果投影機有市場潛力,通過我們的調查研究發現有介入的可能性,我們會有策略地選擇合作伙伴。”
另外,從技術角度出發,由于投影機技術的多元化,行業廠商應該找準一個切入點,謹慎開發。“對于目前主流市場的LCD投影機,其頹勢已現,當未投影機來普及化的那一天,它肯定已不是主流了。而對DLP系列的產品,就應該關注,它本已處于上升時期,將來如果LED光源技術成熟,將帶來更為廣闊的市場空間。而LCOS技術,行業人士看法不同,這點行業廠商應該更為謹慎。”昆山偉視光學技術王姓工程師這樣說。
機會是給有準備的人,企業對市場走向要有前瞻性。行業廠商應改變“坐著等”的傳統,及早主動涉及投影機產業,關注投影機技術動態,在投影機市場呈井噴式增長的時候,才能先人一步奪得市場。
投影機屬于精密光學儀器范疇,對元器件要求高,而投影機市場以日系產品為主流,這一特性讓多數元器件企業覺得這一塊市場很難被中國企業拿下,其實不然,據松下集團一高層說:“松下的采購是面向全球的,在全球范圍內做最優選擇。松下采購分為兩種,一是全球采購,二是個性化元器件部門采購。多數磁性元器件是屬于全球采購這一范圍,所有供應商都在競標產生的。幾乎每年松下都會向企業提供這樣的機會。”
其實在產品推廣上,元器件廠商們及時掌握松下采購信息發布很重要。他說:“松下采購信息會通過英文在國際性媒體發布的,也會在日本的大型媒體上發布,網站、報紙、專業性期刊都是我們發布采購信息的平臺。”如何從海量的信息中,掌握松下的采購信息,可能這會對國內企業有一定的挑戰。
緣于對中國元器件質量的懷疑,多數日資企業90%以上的元器件采購都在國內完成(包括中國制造的元器件),然后再把元器件轉運中國進行加工生產。可是這種局面可能會在不久的將來終結,據剛剛從松下中國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了解到的情況,松下集團正籌備在中國成立采購中心。“在質量一樣的情況下,將會直接在中國采購。”相關人士如是說。對于行業廠商,這無疑是一個令人振奮的消息,日資企業進入難的問題可能被終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