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的1到2年的時間內,投影機市場系統的表現出一部分品牌的強勢進攻戰略和另一部分品牌的防守戰略,甚至是“退守”戰略的矛盾。不同企業策略的不一,體現了不同企業所處的不同“世界”(這里套用一下國際政治三個世界的劃分概念)。
純粹歐美血統的投影品牌,在投影機市場的地位已經日薄西山。除了在高端工程投影市場,歐美品牌憑借技術上的優勢,依然占據制高點之外,在教育、商用和家用市場,歐美這個“世界”的品牌實力已經處于下降的通道。
以日系品牌為代表的投影機第二世界的品牌陣營,多數也具有“貴族”血統。也正因為這種貴氣的企業文化使其對利潤不斷下降的投影機產業“信心和興趣大減”。以制造優良的電子產品為代表的日系品牌在犧牲品牌形象,追求市場規模上不僅決心有限,其能力也不能和國內品牌對比。但是,在歷史上,第二世界的品牌卻一直屬于投影機產業中的“暴利者”,也是對低價格低利潤的市場競爭最“水土不服”的那一部分品牌。
大陸、臺灣和注冊于美國的華人投影機品牌是投影機產業第三世界的代表者。這些品牌的特點具有要么出身IT世家熟悉薄利多銷市場的規律,要么具有OEM代工背景或者國內大陸制造背景,在低成本制造和低利潤企業運行上市行家里手。總之,這類品牌在面對利潤逐漸降低的競爭時,比以上的兩個世界的品牌更具競爭力。事實上,投影機產品價格不斷下降的價格戰正式這些品牌發動的。也就是說06年開始的投影機市場價格戰,本質上體現的是第三世界向第一和第二世界奪權的斗爭。
除以上的品牌之外,投影機產業中還擁有一些不成氣候的第三世界小兄弟。這些品牌可能是歐美、日韓或者臺灣、大陸的品牌,有些涉足投影產業不足三年,有些則擁有10年以上的從業歷史。這些品牌主要的企業策略體現在“能盈利的產品都是有利可圖的產品”。也就是說這些品牌的進入既沒有爭奪市場第一的念頭,也沒有獲得暴利的想法,僅僅是依靠自身的實力在適當的市場“分得一杯羹”的“姜太公釣魚愿者上鉤”的姿態。
面對相同的市場環境,不同歷史、文化、能力和戰略目標的投影機品牌,必然表現出不一樣的市場行為。例如09年東芝的退市,麗訊的高歌猛進,三洋的歷史倒車,雅圖的雄心壯志……這些市場行為不同的原因雖然并不一致,但是大致上均與這些品牌的歷史文化,企業戰略有關,也與國內投影機市場的利潤水平有關。
2010年品牌競爭不再針鋒相對
2010年,國內投影機市場依然處于不同世界的品牌群雄爭霸的時期。但是與以往的具有對抗性的競爭策略不同,市場上不同的陣營的“有意避讓”將會成為主流。在投影機產品差異化日漸減少的背景下,以價格和企業文化為主的競爭格局將形成,并成為主導未來國內投影機產業發展趨勢的重要力量。
構成投影機產品差異化的主要因素來自于工業設計、后期調教、亮度等主要因素。但是,隨著投影機產品價格的下降,以及規模化OEM的興起,越來越多“相似”的投影機產品正在出現在市場上。另一方面,在計算機電腦技術,尤其是顯卡產品對視頻、數據顯示的硬件優化(例如抗鋸齒能力)的加強,投影機產品自身的顯示性能差異化也在打折扣。
利潤更薄使得投影機差異化設計的經濟性價值降低,獨立設計的高性能產品高成本可能會成為市場推廣的障礙。更多IT廠商的OEM策略造成產品,尤其是低價產品的一致性增強。計算機對顯示性能優化的加強使得投影機的個別功能的價值和效果大大折扣(例如HQV功能)。
這些方面的產異化的消失,使得低價格投影機和高價格產品的使用效果,用戶體驗變得趨同。加之,低價格產品也不乏宏基、明基這樣的強勢品牌和雅圖這樣的制造業精英品牌的參與,正在顯著改變著市場對投影機產品的評判標準。
低價格產品也能擁有該品質的效果體驗。站在這一基礎之上,明基、宏碁、雅圖、麗訊等投影機品牌,在價格大戰中品牌份額日漸攀升。低價格投影機產品份額的增加,又反過來影響市場對投影機產品自身價值的判斷,促進了投影機產業的進一步價格調整,為臺系和大陸品牌贏得更大的市場份額,最終實現薄利多銷,利潤的增加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