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社會化生產日益擴大,城市化進程日益加快;當溝通成本日趨高漲,效率模式反復提倡;當差旅勞頓日趨凸顯,節能減排逾為提倡……我們在適應生活的同時,也在努力地尋求變革。
視頻會議發展——任重道遠披錦衣而夜行
視頻會議自誕生之日起,就擔負著改善人類溝通方式,變革傳統會議模式的使命。然而二十年的發展,視頻會議逐漸成為政府、大型企業、跨國公司的“奢侈品”,披上了一層華貴的外衣,與此同時普及之路卻赿走赿艱難,漸漸地偏離了誕生的初衷。
視頻會議自發展以來,便分為硬件和軟件兩個類別。這兩個類別各有優缺,既難革故鼎新,也未能服務于眾。
就硬件視頻會議系統而言,該系統具有高清晰度、高安全性的優點。不過,它的優點在適用性與普及性的面前卻大打折扣,終與廣大民眾絕緣。這些弊端體現在:
其一、價格高昂。依保守價格10萬元一個點計算,如果一家公司在全國各地設10個會議節點就需要上百萬元的成本,大多中小企業難以承受。
其二、操作復雜。儀器使用,往往會配備厚厚一疊的使用說明書,讓人一看頭暈。所以往往領導一揮手,秘書就首先沖了上去,而后每次開會秘書不但要負責會議記錄,還得兼職設備操作。學習成本不可謂不高。
其三、區域局限性明顯。將與會者囿于固定的會議室,是硬件系統無法規避的弊端。試想,當你出差在外,遇突發事件需招集員工開會,或被通知參加緊急會議,這時你怎么辦?置緊急情況于不顧嗎,抑或沖到公司最近的布置了硬件設備的會議節點。那么如果附近沒有節點呢,你又如何?
其四、維護成本高。系統硬件如有損壞會造成整個系統的崩潰,維修或更換成本非常昂貴。
軟件視頻會議系統,在數據協作、擴展性等方面體現了相對的優勢,在自由度方面做出了較大的改進。然而同樣存在固有的局限,表現在:
其一、價格并不便宜。雖然軟件系統的價格往往是硬件系統的幾分之一,但即便以一個點1萬計,十個點的布局也至少要10萬元。
其二、存在安全隱患。如同劉儀偉說的:“下載的被偷窺”。大概沒有一家公司在自己的信息可能被竊取的情況下仍安然自若吧。
其三、界面復雜,操作繁瑣。軟件界面的復雜性往往讓大多白領也困惑。并非每個人都喜歡做“探索與發掘”這樣的游戲的。
其四、產品參差不齊,無法統一通信。目前的軟件視頻會議市場壁壘森嚴,群雄逐鹿。“統一通信”只成奢望。使用“網動”的企業能與使用“V2”的供應商及使用“華平”的客戶召開一場三方遠程會議?癡心妄想而已。
由此可見,硬件視頻會議系統華麗而不實用,奢貴而難廣及;軟件系統則浮夸而不切實,安裝而不安全。視頻會議的普及之路任重而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