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四大技術介紹
目前的3D就是利用各種技術來令兩只眼睛分別看到不同的影像來制造3D感。
1 偏振技術
光是一種電磁波,而振動方向和光波前進方向構成的平面叫做振動面,通常光源發出的光,它的振動面不只限于一個固定方向而是在各個方向上均勻分布的。這種光叫做自然光。偏振光就是光的振動面只限于某一固定方向,可以使天然光變成偏振光的光學元件叫偏振片。
那么,如果給光源帶上偏振片,那么這個光呢,就是在一個方向上的,然后你眼鏡在帶上這個方向上的偏振片就能看到這個光,要是帶上方向垂直于光源的偏振片,那么就啥看不到。
以前的3D電影院是有兩個投影儀的,每個投影儀播放一只眼睛的影像,然后分別裝上方向垂直的偏振片,然后觀眾帶上的眼鏡,也是兩塊不同方向的偏振片,那么就能兩只眼睛觀看不同的影像形成3D了。
優點:效果很好,眼鏡輕巧便宜
缺點:需要雙投影儀,個人感覺比較難制造到顯示器上。
總結:以前的3D影院都是這個技術,幾十年前的老技術反而是效果最好的,科學家們情何以堪啊。。。
2 紅藍技術
利用濾色來達到兩眼不同畫面
優點:簡單便宜,只需一個幾塊錢的眼鏡即可實現
缺點:要帶眼鏡,偏色嚴重,有漏色現象導致重影
總結:這個技術效果很差,沒有什么價值,大家平時在家無聊可以玩玩。
3 分時技術
眼鏡跟屏幕是同步的,在奇數幀關閉右眼視覺,打開左眼視覺,屏幕播放左眼應該看到的影像;在偶數幀關閉左眼視覺,打開右眼視覺,屏幕播放右眼應該看到的影像
優點:效果不錯
缺點:要帶眼鏡,還是個不便宜的眼鏡,而且因為每只眼鏡只有一半的時間是能看到畫面的,可能導致亮度不夠,而且屏幕刷新率要在120HZ以上不然可能會感覺到不順暢。
總結:目前各地的3D電影院基本都是利用這個技術,觀眾紛紛表示影像比較暗。
4各種裸眼技術
這里不講技術(技術有很多而且很復雜)只講原理,裸眼技術就是用各種火星技術控制光線方向,令左眼應該看到的影像只能在左眼的位置才能看到,右眼依然。
優點:不用帶眼鏡,效果很好
缺點:貴(?),只能在固定方向看
總結:目前的新技術,個人認為應該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目前的3D技術來說無論是那樣都只是利用了1(全息技術例外,那個已經是制造實際影像了)而沒有2,所以這也就是3D看久了人會頭暈的原因。
目前除了全息投影貌似還沒有什么火星科技可以同時滿足上面的1跟2,這也是3D技術不足的地方。
各廠家的3D技術簡介
任天堂的3DS是裸眼技術
SONY的3D是分時技術,其實這種分時眼鏡很久之前在電腦上就有了
微硬的3D也是裸眼技術,在屏幕前加一個貌似玻璃的板子控制光線方向
問題解答:為啥我在視頻里看不到3D咧?
答:你用攝像機拍人物,給你拍的那個人不是3D的嗎?怎么你回家電腦上看就平面了咧?
原因解釋:攝像機只有一個鏡頭,就是“一只眼”,3D的東西照出來就變成2D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