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微軟的新一代協作產品即將面世,Web會議市場將面臨更嚴峻的定價壓力。事實上,隨著Web會議越來越普及,其價格已經遭遇急劇的下滑。這與其它所有經歷從應用初始階段過渡到成熟期的產品一樣,是不可回避的事實,然而,Web會議價格的跌幅卻遠超其它領域,平均年價格降幅達到驚人的10%-15%。這導致服務提供商們陷入惡性競爭的循環,拼命抬高折扣率以適應競爭環境。
設備商們為Web會議制定了多種多樣的定價模式,但是隨著市場的成熟,購買者都傾向于指定用戶定價方式。根據我供職于某知名市場調研公司的同事Roopam Jain稱,“Web會議服務75%的收入來自于指定用戶授權。”
一些設備商采用了一種捆綁的銷售方式,將Web會議于e-mail,消及其組件一起打包銷售,并輔以較低的折扣率,這給統計或研究Web會議的價格走勢帶來了麻煩。舉例來說吧,思科WebEx將其Web會議服務綁定在Enterprise Edition之下,并作為CUWL授權的一部分;微軟Web會議置于BPOS之下;IBM將Web會議作為LotusLive的一部分……
受Google APPs的刺激以及其自身進入UC&C(統一通信和協作)市場的強力欲望,微軟近期加強推進其“高品質,低價格”的高性價比策略,其BPOS的定價低至10美元/月,相較去年同期下跌了整整5美元。微軟的這一價格戰策略煽起了蝴蝶效應——IBM已經宣布了一項包括e-mail和社交網絡工具的服務,定價為7美元/月。其它設備商也都有跟進動作。
在我的研究結果中,我們還發現以下三點規律:
由Top 5廠商提供的Web會議服務通常要比二線廠商的同等產品價格高出15%-20%。
歐洲的定價普遍高于北美和亞太地區,但蘇子和歐洲設備商之間的競爭更趨激烈,差距正在逐步縮小。
在某些特定行業,特別的定價策略得到更好的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