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購”最早是消費者、尤其是網友之間的合伙消費行為。通過聯合具有共同購買需求的消費者,一起采購,形成批量采購的溢價優勢,同時結合一個團隊中擁有擅長于整個采購過程中各個環節管理的人才的優勢,向商家索取更高的優惠。
早期的團購行為都是由消費者自己組織的。具有分散、規模小和價格優惠不明顯的特征。這些自組織的團購中也出現了少數人為了異己私利,而利用善良的消費者希望省錢的心理進行詐騙的行為,起詐騙手段主要是提前收取“入團費”,或者銷售假冒偽劣產品。
不過,團購中的不正之風掩蓋不了團購在消費市場的競爭優勢。近年來,不少商家版和廠家版的團購活動,使得團購的市場價值更為增強。恰逢十一前期,長虹、康佳、創維等主力國內平板廠商再次祭出團購的營銷策略,形成了今年十一彩電市場的一大看點。
企業版團購的參與對于消費者來講也更為簡單,網上報名,領取一個團購號,憑借團購號享受購買優惠。消費者幾乎不用擔心任何的“中間黑手操縱”。
對于企業版團購的優惠力度,知名業內專家指出,“絕不亞于消費者自己組織的團購活動”。一方面,消費者團購產品等于現象企業預約一款產品,這對企業的生產組織非常有利,也能降低企業的庫存壓力。同時,企業版團購如果出現“價格虛假”或者過高的現象,消費者勢必會對其進行投訴,面對可能巨大聲譽隨時,企業不可能鋌而走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