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年,通過大規模的投資和項目引進,大陸地區繼日韓臺之后成為液晶產業鏈面板產品的重要一極的趨勢已經非常明了。在四大集團的市場爭奪中,大路地區雖然作為后來者,卻并不僅僅是“占劣勢”,甚至還有一定的市場優勢。
以目前產能布局來看,日系廠商依然會處于“面板”不夠用的狀態。這也是彩電市場上幾乎看不到非日系品牌的日系面板彩電產品的原因之一。日系液晶廠商雖然有夏普、松下全力建設新的世代線,但是包括索尼、三洋、日立、東芝、松下、夏普等終端品牌的巨大需求,始終令日本面板業處于產能不足的狀態,并需要大量采購韓系和臺系面板。
韓系企業中,三星是全球最大液晶面板生產商,LG實力雖然稍遜但是也不容小虧。二者面板的主要客戶除了自身外還包括大陸廠商、索尼、飛利浦以及其他品牌企業。在出售面板產品的同時,三星也會為自己的“低端產品”適當采購部分臺系的面板資源,來平衡綜合“成本”。類似的做法也出現在索尼、夏普等日系品牌彩電企業身上。
日系和韓系液晶面板產業最大的特點在于“自己消化”的能力極強。在未來即便有新的產能持續開出,至少日韓彩電軍團自身能保障較高比例的“內部消化”能力。這種能力恰恰是臺灣面板企業不具有的。臺系面板企業一直在力爭“全球第一”的名頭:其實論外銷數量臺系的“第一”早已經是不爭的事實。不過,友達、奇美、中華映管等臺系面板企業的產能主要銷售給全球各地的彩電品牌商,例如大陸的彩電企業。
據統計,09年上半年大陸方向產品銷售占據奇美產能的40%以上。大陸市場占友達的出貨量也超過兩成。除此之外,臺系企業共計三星的面板產業還可以看成是三星供給國內企業面板產品的“市場置換”。計算這部分市場份額,大陸地區絕對是臺灣面板企業的“第一大市場”,占據其市場銷量在三分之一以上。
此外,臺系面板企業還共給“OEM”廠商的液晶面板產品。不過,在終端銷售上,這部分的市場也應計算在日系、韓系和歐美彩電企業的頭上——這些品牌企業才是“OEM”市場的真正需求所在。
臺系面板企業布局沒有很強的自我“面板消化”能力是臺系企業最大的心病!叭ツ8月,索尼、三星、LG等日韓企業取消了此前的訂單,改為自己供貨,臺灣面板真是(金融危機背景下)雪上加霜! 友達光電執行副總彭雙浪無限感慨。去年臺企面板廠開工率最低曾降至四成,幾乎瀕臨“死亡”線。危機時刻日韓彩電生產商都轉而采購本國廠商的液晶面板的政策對于日韓企業來講是最“正!钡姆磻贿^了。不過,這種市場動作卻會給臺灣企業帶來“巨大”的危機!疫\的是金融危機導致的只是相對產能過剩下的銷售危機,而不是“絕對過!蔽C。當日韓企業紛紛拋棄臺企的時候大陸地區對液晶面板的巨大需求救了臺灣企業的急。
據統計數據表明,上半年國內彩電市場在整體疲軟的背景下,液晶電視仍有39.57%的銷量增長,成為了全球液晶彩電產業最具看點的市場。從未來發展來看,液晶電視的市場銷量占比尚不足六成,未來市場空間巨大,這與日本、歐美等市場超過9成的銷量占比形成鮮明對比。因此,業界認為大陸市場將是未來全球液晶面板需求最主要的增量市場之一。
不僅是國內市場的巨大需求,業內人士更是紛紛看好國內彩電企業的“出口能力”。CRT彩電時期,國內彩電企業曾在全球出口市場占據七成的產能。其產品以價廉物美行銷全球。在未來平板時代,大陸企業產品“價廉物美”的優勢依然是其走向國際市場的重要籌碼。同時,在既有的品牌和渠道基礎上,這一過程不會像以前那樣消耗過多的時間和資源。
“未來大陸彩電制造能力之上占據全球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市場消化能力占據全球的四分之一”。面對這樣的市場,國內彩電產業擁有造屏的“夢”不足為奇。年初,工信部具體制定的信息電子產業振興規劃明確將六代和八代液晶面板生產線列為重點支持項目。在多年籌劃下的大陸“液晶面板建設高潮”迅速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