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統計發現,曾經表示在中國大陸建立高世代液晶面板生產線的企業已經有奇美、夏普、LGD、三星等,在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日益加深的情況下,這些液晶面板上游企業積極尋求中國市場的支撐,把液晶面板生產線轉移中國大陸是必然的。同時,深圳、南海、上海、昆山等地方政府也都明確表示將建立第7代以上的生產線,并給予政策和資金方面的支持。
“平板顯示產業或者半導體產業,它的產業聚集效應非常重要。”臺灣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執行副總裁彭雙浪表示,“如果產業配套企業非常分散的話,對產業發展是比較不利的條件,包括比如說設備、材料的運送,尤其未來更高的世代的時候,它的設備,不管是體積或者精密程度更高,要經過長途的運輸其實不太可能。它的原材料或者它的產品,在運輸跟后勤這塊的成本更高。所以產業聚集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
其實,大陸2003年本土液晶產業就開始成長,現在已經形成了長三角、珠三角兩大產業集群。這其中,又以長三角更為明顯,長三角平板顯示產業與半導體產業發展同樣出色,幾乎全球前10大的液晶面板廠的模組生產、背光模組廠、液晶顯示器廠和筆記本電腦廠商都已經在此建立了生產基地。LG飛利浦、瀚宇彩晶、統寶光電選擇了南京;索尼、夏普選擇了無錫;中華映管選擇了吳江;友達、三星、日立選擇了蘇州;奇美在寧波建立液晶模組生產線,這些面板大廠基本都選擇了長江三角洲地區。
此外,長三角地區包括瑞儀、輔祥、科橋、中強光電等上游企業,南京LG飛利浦、蘇州三星、上廣電NEC、吳江華映、南京瀚宇、蘇州友達等中游廠商以及吳江大同、瑞中科技、廣達電腦、藍天等下游廠商都已經著手在長三角的產業部署,使得長三角液晶上下游產業已形成集聚態勢,龍騰光電也正在昆山投資建第5代線。
雖然長三角、珠三角已經有一定產業承接的能力,但與臺灣比起來還存在很大的差距。以臺灣為例,臺灣島從北到南,從最北到最南是330公里。真正產業聚集大概200多公里,但是集中了密度非常高的上中下游產業。彭雙浪表示,除了平板顯示產業外,還有很強大的IC(驅動電路)產業基礎。平板顯示產業上中下游除了原材料之外,還有元器件、面板、下游系統。除了更上游原料以外,其實以面板上游來看,包括面板、彩色濾光片、玻璃、背光源、IC等企業,在臺灣有一個非常完整的產業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