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C
另一間發源于專業錄音室,而今名滿天下的英國極品監聽箱。
設計者Billy Woodman的基本設計哲學凝聚在那只世上最好最貴的中音單元上:即是說,ATC喇叭以“單只中音單元涵蓋完整中音區,表現人聲、弦樂器基音,上接高音單元補泛音,下接低音單元親底”為其基礎設計。這只中音單元乃B. Woodman畢生得意之作,結構復雜。
ATC落地箱及SM75-150以及碩大無比的“饅頭中音”單元
從實物剖面看,不僅磁鋼碩大無朋,而且音圈同樣巨大。強磁力利于高靈敏度,快瞬變,大音圈可承受巨大功率,實現大動態。更為特殊的是,在音圈與周邊支架間,采用了上下兩層彈性支撐片,我推測是為了改善大動態時的線性。
為了堅持要生產這只不符合經濟原則的中音單元,當年B. Woodman竟與老板鬧翻,辭去Goodmans公司總工程師的職位,出來自己單干,以承接訂造錄音室監聽喇叭系統為生,由此可見Woodman對自己理想的執著。時至今日,ATC為高級專業界訂造監聽喇叭,還是該廠的正業。
英國ATC的30周年紀念型號落地箱:SCM50TSL
Woodman敢在強手如林的英國專業界獨闖天下,靠得是針對“BBC箱”動態弱、速度慢、箱聲染色大等固有弱點進行的徹底改善。以高質素中音單元為核心,三路有源電子分音,多路功放直驅單元 ,厚重堅實的音箱箱體,當然最重要的還是B. Woodman金耳校聲,英國現代監聽箱的新準則-----ATC于焉面世。
ATC中音質感、實體感天下無敵,音色準繩純凈無染,低頻快而準,動態線性毫無壓縮,強勁的程度休說英國音箱無人可比,便是美國音箱中的佼佼者,也罕其匹。現今發燒友愛用ATC聽爆棚古典,其實它最大的長處,是可以重播“殺死人”般嘈吵的重金屬音樂、硬搖滾而照樣氣定神閑!英國流行音樂成就之高,舉世公認,那些精奇古怪之作,錄音工作又非常考究,除了ATC,哪種喇叭可以承擔?
英國ATC SCM20
ATC邁向民用市場,倒反而是香港發燒界尤其是雜志和代理的功績,其中《發燒音響》陳老編厥功至偉。為面向家用,ATC先是將它的100和50施以包裝,改貼精致木皮。然后又打破慣例,設計兩路書架箱20、20T、10。當然,ATC重視中音濃密的傳統不變,B. Woodman特為設計了獨家泡制的重型中低音單元,碩大的盆罩恰似中音球頂的再現。
發燒友在家中用ATC箱,須要明了它的特點,方能將其發揮至最佳:
1.ATC是專業監聽箱,設計目標是音色、質感忠實無比,動態比例毫無壓縮(聲音小就真小,大就真大,沒有像“BBC箱”式的暗中渲染來補償)。在錄音工作中,“忠實還原”是至高無上的原則,但移在家用,卻使聽慣BBC箱的發燒友,感到ATC“小音量不過癮,沒精神,開大聲才好,才過癮”的感覺。要準確還是要好聽,用家自己要先想明白。
2.ATC箱效率甚低,難推。這是因為它原是按電子分音多路功放直驅設計的,在錄音室里天天用大音量摧殘,“效率低”不是缺點,反倒對減少失真,增加耐受功率大有好處,但這個傳統帶到它的兩路分音家用喇叭上來,便使發燒友又愛又恨,十分頭痛-----ATC傳真度高染色極少,擴音機略有瑕疵便暴露無遺:ATC效率低難推,又要擴音機功率大,力量雄厚。又要靚聲,又要大力的擴音機,價格必定天文數字!
這是想玩ATC的發燒友無法回避的問題,須要有思想準備,量力而行。否則,“娶”到家中,“養不起”,豈不尷尬。
3.與當今其他名器相比,ATC確實不甚重視高頻延伸。它用Audax(現在也由Vifa代制)大口徑高音單元(與5/9、5/8所用相似),強調和中音的銜接而犧牲超高,結果形成ATC質感強而空氣感弱的特點。這對專業用途毫無妨礙(FM立體聲高只到14000Hz),但在家用hi-end范圍里,面對講究的發燒友,比較之下對ATC的音場和空間感便有所挑剔了。
為其配一對極品超高音如Elac的“蘑菇頭”,不失為一個辦法。最后,ATC音箱的型號自成一派,按容積定名,如20就是20升,100就是100升。一般居室條件,20和20T最實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