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nnoy(天朗)
天朗是早年間港臺發燒圈中赫赫有名的老牌名廠,在日本尤為有名,在高級發燒友中,用金嗓子或精品膽機推“西敏寺”,絕對是身份之象征,往往數十年不想換機,甚至終生相守。可惜的是,近年來Tannoy竟然也追起時尚來了,大量出產中和低價音箱,搞新科技,鋪天蓋地在中國大陸推廣,甚至許多中小城市的音響店用些真假難辨的“六角箱”播放粵語時代曲,唱卡拉OK……令人不忍卒聽。難道這就是傳奇的“天朗之聲”嗎?
重達138Kg的皇家西敏寺(Westminster Royal HE)
近年來hi-end界聆聽口味已變,代表五十年代科技(與美國JBL同時代)的老貴族Tannoy,痛感美人遲暮,轉向暴富一族拋媚眼,令人扼腕。其實平心而論,Tannoy自有不可磨滅的輝煌,它代表著與BBC專家學者路線不同的,它是英國傳統貴族化(非專業化)音響設計的最高成就。Tannoy的基礎設計是大型迷宮式背負號角音箱,大型同軸一體化高/低音全頻帶單元。Tannoy在五十年代,能設計制造出這樣完美的產品,絕對是一代驚世之作,稱得上名器這兩個字的最確切含意。
肯得堡(Canterbury)
最近,我在北京發燒圈中對Tannoy深有認識的友人老范家中,用關氏只有3W輸出的直墊三極管2A3單端膽機Natural Diamond來推Tannoy專業監聽箱LGM。聽Borodin String Quartet演奏老柴《如歌的行板》,琴音深情凄婉,滄桑悱惻,真實無比,不少中央樂團的專家聽過也驚為絕唱,比之于一代名器Marantz2推Sonus Faber Guarneri,竟然猶勝一籌!此一刻,我們才覺得真正聽Tannoy的聲音:高度靈敏的號角/硬邊紙盆單元,配合小功率和音色絕美的膽機,以中小音量來聽古典弦樂,這正是五十至六十年代古典音樂黃金時代的遺音!我們終于理解了日本資深發燒友抱著老Tannoy巨大的箱體為的是達到高效率和敏感輕柔,并不是用來與JBL比爆棚、與ATC比動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