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頭雁出殼、棕頭鷗求愛、魚鷗偷蛋、雛雁學步……今后,有關鳥類棲息繁殖、留守遷徙的情況,在青海湖景區通過安裝的數字化監控系統可以一覽無余,青海湖鳥類生活的許多“秘密”將由此逐一揭曉。
記者5月9日獲悉,由青海湖景區保護利用管理局和中科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共同開展的青海湖數字化監控系統科研保護項目正在積極推進,計劃設置的25個電子眼監測點,目前已完成9個點的設備安裝并投入使用,預計5月20日前全部安裝完畢投入運行。屆時,青海湖景區將全面實現對夏候鳥集中繁殖地的遠程視頻監控,極大地降低人類對鳥類生活的干擾影響。
據悉,25個電子眼主要“埋伏”分布在蛋島、鸕鶿島、海心山、三塊石、布哈河三角洲、青海湖鳥類救護中心、蛋島觀鳥室等區域。輻射面積在30—60公里間的電子眼,將通過24小時及定時監控,電力和微波傳輸,將斑頭雁、棕頭鷗、鸕鶿、魚鷗等青海湖野生鳥類棲息的生活情況,同步發送到景區監控中心及中科院信心平臺,同時還將發送到中國數字科技館公共信息網站。通過記錄、分析這些鳥類的視頻數據,有利于科研部門和管理部門加強對青海湖鳥類禽流感防護、生活習性研究以及開展相關科普宣傳,方便公眾了解青海湖鳥類的棲息情況,對于促進青海湖生態環境和生物資源保護,增強鳥類科學研究、提高社會公眾對鳥類的關注和愛護都將發揮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