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全球液晶面板出貨量一路高歌猛進的另一面,則是面板市場的集中化程度達到前所未有的歷史新高峰。近日,對手機價格因面板廠壟斷行為飚高而忍無可忍的美國AT&T,一紙訴狀將三星、LG、友達、華映和夏普統統告上法庭。上游面板資源集中在寥寥數家企業手中,也是造成目前面板價格大幅上漲的原因之一。
據DisplaySearch預估,2009年全球液晶面板的總產出面積中,前5大廠商估計將占近9成份額。
有意思的是這5大廠商的關系可以說亦敵亦友,因為其中三星、夏普、LG這三家公司也向奇美、友達下單,他們是對手也是合作伙伴。
但是此番金融危機讓這種敵友關系發生了微妙的變化。日韓企業為了維持集團內部面板生產線產能利用率,提高了面板的自制比重,并大幅收縮對奇美、友達的采購量。這種原本看似穩定的買賣關系實際上極易破壞,一旦市場面板供應出現飽和,這種關系就瀕臨瓦解。金融風暴吹斷了這種脆弱的合作關系,暴露出這種不合理供求關系的弊病。
金融危機之前,液晶面板市場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出現了液晶面板供不應求的盛況。各家面板廠為擴大市場占有率加緊擴充產能。金融海嘯后,市場需求急劇萎縮,之前擴充的產能無法收縮,反而成為拖累企業過冬的負擔。
三星、LG、夏普、索尼以IDM的垂直整合方式經營,一手包辦從設計、生產到制造,壓縮經營環節騰出時間加速產品上市。IDM在產業結構上化繁為簡,直接感知市場的脈搏決定了他們能比純液晶面板廠更準確地預知市場走向。
自然而然,當市場遇經濟寒流的時候,日韓企業紛紛抽單以保證自有產能,純液晶面板廠在IDM面前非常無奈地吃了“垂直整合”的虧。與此同時,也讓遭遇抽單的液晶面板企業開始思考、尋求更穩定的供應鏈關系,一種新的產業結構正呼之欲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