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電視、等離子電視在全球對CRT電視的蠶食是從2003年開始的,但鯨吞則是在2006年以后。”市場調查機構Displaysearch中國區首席代表張兵向記者表示,在液晶電視市場規模快速擴張的同時,全球CRT電視的整體市場以每年15%的速度在衰退。
根據iSuppli對2006-2011年全球彩電市場規模及預測的數據,2007年CRT彩電市場規模11529萬臺,相比2006年的13465萬臺減少了14.38%,并預計今年全球CRT市場規模為9874萬臺,而2011年市場規模將減少到5675萬臺。
目前,歐洲和北美市場液晶電視的占有率已經超過70%(歐洲超過85%),歐美市場成為了液晶電視替代CRT電視的急先鋒,而包括中國、印度在內的新興市場中,目前液晶電視整體保有量占有率依然只有20%左右。顯然,新興市場目前依然是CRT電視的保留地,也是液晶電視接下來要強攻的區域市場。
張兵表示,掌握了液晶電視上游核心部件的日、韓企業是推動液晶替代CRT的主要力量,從2004年開始,很多企業開始選擇了逐步退出CRT。
從2004年日本夏普宣布全面退出CRT電視市場開始,包括索尼、松下、三星、LG等企業分別在2005-2006年間關閉了它們在美國、德國、英國的十幾家CRT電視企業,如今CRT的關閉浪潮又波及到了新興市場國家。
隨著8月26日三洋電機宣布在本年度內解散在印度的CRT電視合資工廠,今后三洋面向印度市場的電視生產將在其印尼工廠進行,而三洋電視的全球生產基地將只剩下印尼、中國、墨西哥和英國。
張兵表示,目前全球CRT電視工廠已經從2004年的70多處下降到不到30處,而且80%的工廠已經集中到中國,因為中國擁有CRT全球最大的產業鏈。
盡管如此,韓國的三星、LG對CRT電視業務似乎并沒有快速退出的打算,到2008年上半年,全球CRT電視前三大企業依然是LG、三星和TCL。
LG電子中國公司有關人士向記者表示,“三星SDI和LGD目前依然是全球最大的CRT彩管制造商,而且在新興市場國家,三星和LG依然擁有很高的CRT電視占有率,在擁有產業鏈優勢和利潤的情況下,三星和LG選擇了緩慢退出的方式,目前只有先退出了歐美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