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戰,勇氣也。在剛剛過去的“5.12”地震中,國內歷史悠久的彩電企業長虹就表現出了非凡的勇氣。而在民族企業抗擊外資品牌的斗爭中,長虹表現出的勇氣則更令人敬佩。
“5.12”地震來臨之際,正是長虹PDP項目建設的關鍵時期,按照計劃,該生產線生產的第一塊國產等離子屏即將下線。然而,一場極具破壞力的地震就在此時發生了。面對突如其來的天災,長虹人沒有倒下。震后第四天,在余震不斷的威脅中,長虹就部分恢復了生產。
身處災區,長虹并沒有以災民自居,等待外界援助。相反,長虹人在一方面盡力恢復生產自救的同時,還向災區人民伸出了援手。地震發生后,上到領導,下到員工,長虹人積極響應當地政府號召,第一時間奔赴距離最近的北川災區參與抗震救災工作。
在這場巨大的災難面前,長虹人表現出的是仁愛天下,無所畏懼的精神。處亂不驚,從容而對,依靠的又是何等的勇氣。作為擁有50余年生產歷史的國內家電企業,長虹在彩電行業展現出的勇氣則更令人敬佩。
自進入平板電視時代,國內彩電企業CRT時代的輝煌不再。由于液晶面板、等離子面板等產業鏈上游核心技術的缺失,民族彩電企業陷入了面板基本依靠進口的被動局面。由于面板及模組占據了高達60%~70%的整機成本,受制于人的國產平板電視利潤空間非常有限,許多企業甚至陷入了“賠本賺吆喝”的惡性循環。
另一方面,掌握了上游核心技術的日韓廠商,近年來也一改往日的高調姿態,提高面板供應價格的同時紛紛打起了中國市場的低價戰,意圖打壓國內彩電企業,這就令本已局促的民族彩電商面臨更加窘迫的困境。如果不實現上游產業鏈的突破,民族彩電業必將面臨生與死的抉擇。
如何實現這一突破?國內彩電廠商紛紛涉足上游產業鏈。創維、康佳參股LG,海信、TCL也紛紛上馬液晶模組生產線。然而,大規模上馬等離子屏項目的,國內唯有長虹一人。07年4月,長虹國內首條PDP等離子屏生產線在成都破土動工,今年10月底實現量產后,將初步形成年產約200萬片的規模。至2012年三期工程完工后,將可達到600~800萬片的年產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