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面板從來都是一個周期性的行業,在2007年第二季度開始的上升周期中,全球液晶面板巨頭,如三星電子、LGD、友達和奇美都大大受益,扣除前期投資攤銷后,僅LGD過去的4個季度就獲得了近30億美元的凈利潤,遠遠大于其在前一個虧損周期10億美元的虧損。
然而,快樂的日子總是短暫的。惠普、宏碁與戴爾等個人電腦品牌大廠今年6月聯手降低庫存,成為液晶面板價格大跌的導火索。
DisplaySearch中國區首席代表張兵表示,雖然今年全球范圍內液晶電視和液晶顯示器依然保持了15%-40%的增幅,但由于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經濟衰退和高通漲的滯后效應從今年第二季度開始顯現,全球范圍的PC和液晶電視的需求都未能達到預期,“惠普、戴爾的清理庫存只是個開始。”
據悉,液晶面板價格從今年第二季開始大幅向下修正, 今年6-7月的單月降幅最高將達10美元,如19英寸寬屏幕顯示器面板與17英寸顯示器面板等,每個月的跌幅就達8至10美元,跌價趨勢要到8月才會趨緩。
在需求疲軟的情況下,全球范圍的液晶電視產能擴張卻依然在繼續。
DisplaySearch第二季最新出版的玻璃基板季報指出,估計有20座玻璃基板镕爐將于今年上線,總數從去年第四季度的117增加到137座,按面積計算,今年全球液晶面板產能較去年增加25%。
目前,包括深圳群創、龍騰光電擴產在內的國內5代線建設風潮仍在繼續,今年第四季度投資15億美元的群創5代線將正式投產,而且群創還有繼續建設第二條5代線的計劃。據不完全統計,到2010年,全球范圍內還將新增5-7條5代線,在全球液晶顯示器需求增長幅度下降到個位數的情況下,相關尺寸的5代線產能未來兩年卻將增加40%以上,顯然其供求關系將嚴重失衡。
調查公司WitsView研究部主管張小彪表示,今年7月是戴爾的第二季季底,調整庫存動作會延續到7月,若照這樣的跌價速度,17英寸顯示器面板今年底時恐怕會跌到過去的歷史低點,也就是跌破100美元,到約98美元至97美元的價位,下跌幅度可能達到30%-45%。
這雖然對面板巨頭二季度的盈利影響不大,但是從第三季度開始其盈利將大幅下降,為此,投資者已開始拋售面板股。據統計,從今年5月底到6月底,臺灣面板業的五家上市公司市值已蒸發了2000億元新臺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