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模組產能 全球轉移潮
作為平板電視全球產業(yè)鏈的中間環(huán)節(jié),液晶模組產能從韓國和臺灣地區(qū)向外轉移的步伐早在2002年就已開始。目前,已有包括LGD、三星、中華映管、奇美、友達等十幾家企業(yè)在中國大陸設立模組廠,今年在中國大陸生產的電視用液晶模組將達到4000萬片。
據不完全統(tǒng)計,液晶模組方面已經實現量產或今年將實現量產的企業(yè)包括:LG-飛利浦廣州工廠、三星蘇州工廠、奇美寧波和南海工廠、友達廈門工廠、海信青島工廠等,中國大陸液晶模組的產能每年幾乎在以幾何級數上升。目前,僅有夏普、索尼、松下、日立等因擔心技術外泄至今仍不愿意在中國大陸投資建設模組廠。
事實上,LGD和三星電子在中國的產能布局并不是簡單的針對中國市場,而已成為其全球產能布局的一部分。
到年底,今年年初正式投產的LGD廣州工廠年產能可能達到500萬片甚至1000萬片,這些產能除了就近供應創(chuàng)維、康佳等企業(yè),還將覆蓋整個東亞市場,包括向韓國、日本等市場出口。
三星電子有關人士介紹,三星電子在斯洛文尼亞的模組工廠是為了覆蓋歐洲和北美市場,而在中國的工廠則是覆蓋全球,主要是亞太區(qū),而LGD也在波蘭有與東芝的合資工廠來覆蓋歐洲,在中國則以廣州工廠來覆蓋亞太區(qū)。
張兵表示,“從整體看,目前中國大陸平板電視的模組占到全球六成左右的份額。”甚至有專家預測,到2009年,全球80%以上的液晶模組產能都將轉移到中國大陸。
張兵認為,這與CRT時代彩管和玻殼業(yè)務向中國的轉移類似,在2009年液晶模組產能轉移完成后,中國的彩電制造企業(yè)將獲得更充足且成本更低的液晶模組供應,而且將獲得更多的液晶電視OEM定單,彩電業(yè)可能會迎來短暫的快速增長期。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與CRT時代整機廠不涉足彩管領域不同,包括TCL、海信、長虹、創(chuàng)維在內的多家彩電企業(yè)在平板時代都選擇了進軍上游,其與上游的液晶模組和液晶面板企業(yè)合作中又有競爭。比如此次三星電子在華南新建的工廠,將與TCL在惠州的液晶模組項目出現直接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