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263/H.263+/H.264視頻編碼技術介紹
H.263視頻編碼標準
- H.263 是最早用于低碼率視頻編碼的ITU-T標準,隨后出現的第二版(H.263+)及H.263++增加了許多選項,使其具有更廣泛的適用性。H.263是 ITU-T為低于64kb/s的窄帶通信信道制定的視頻編碼標準。它是在H.261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其標準輸入圖像格式可以是S-QCIF、QCIF、 CIF、4CIF或者16CIF的彩色4∶2∶0亞取樣圖像。H.263與H.261相比采用了半象素的運動補償,并增加了4種有效的壓縮編碼模式。
H.263+視頻壓縮標準
- ITU-T在H.263發布后又修訂發布了H.263標準的版本2,非正式地命名為H.263+標準。它在保證原H.263標準核心句法和語義不變的基礎上,增加了若干選項以提高壓縮效率或改善某方面的功能。原H.263標準限制了其應用的圖像輸入格式,僅允許5種視頻源格式。H.263+標準允許更大范圍的圖像輸入格式,自定義圖像的尺寸,從而拓寬了標準使用的范圍,使之可以處理基于視窗的計算機圖像、更高幀頻的圖像序列及寬屏圖像。為提高壓縮效率, H.263+采用先進的幀內編碼模式;增強的PB-幀模式改進了H.263的不足,增強了幀間預測的效果;去塊效應濾波器不僅提高了壓縮效率,而且提供重建圖像的主觀質量。為適應網絡傳輸,H.263+增加了時間分級、信噪比和空間分級,對在噪聲信道和存在大量包丟失的網絡中傳送視頻信號很有意義;另外,片結構模式、參考幀選擇模式增強了視頻傳輸的抗誤碼能力。
H.264視頻壓縮標準
- H.264是由ISO/IEC與ITU-T組成的聯合視頻組(JVT)制定的新一代視頻壓縮編碼標準。對信道時延的適應性較強,既可工作于低時延模式以滿足實時業務,如會議電視等;又可工作于無時延限制的場合,如視頻存儲等。
- 提高網絡適應性,采用“網絡友好”的結構和語法,加強對誤碼和丟包的處理,提高解碼器的差錯恢復能力。
- 在編/解碼器中采用復雜度可分級設計,在圖像質量和編碼處理之間可分級,以適應不同復雜度的應用。
- 相對于先期的視頻壓縮標準,H.264引入了很多先進的技術,包括4×4整數變換、空域內的幀內預測、1/4象素精度的運動估計、多參考幀與多種大小塊的幀間預測技術等。新技術帶來了較高的壓縮比,同時大大提高了算法的復雜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