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營或許是一種理想化的模式”
隨著廠家銷量任務不斷增大,區域獨代的模式也幾乎難覓。不過,聯營則以一種特例的模式出現在市場上,并且起到了非常積極的作用。當然,實現聯營也需要一些必要條件。“首先是廠家的配合,其次是各個代理之間的一種默契以及形成的一種規則”,劉經理分析道。
其實,關于聯營這種模式,劉早在兩年前就向廠家提過,或許是時機不成熟、或許是廠家不認同,以至于該模式未被采納。當時的索尼投影是由三家在做。按照當時的點名率,如果能把大家的利益捆綁在一起,怎么可能會不賺錢?代理賺錢了,那么分給渠道的肯定也是賺錢的,而渠道賣出去的也一定會賺錢,這樣就能形成一種良性循環。但現在的情況是,大家都不愿意去主推了,因為沒錢賺。
目前好多品牌都會采用兩到三家代理商,盡管一般都會采取分型號的形式進行操作,不過其中的激烈競爭卻遠非表面看的那么平靜,不斷的內耗導致該品牌的價格日益下挫,更為嚴重的是二級渠道幾乎沒有建立的可能。劉舉例談道,假如我是二級渠道,給A代理打電話問某款產品的價格,然后說從B代理那里問到的價格才XXXX元,這就不免會造成A與B之間的不斷殺價,最終導致整體利潤的不斷下滑。如果兩家可以聯合起來規定一個最低價,那么在相同價格的前提下,而其渠道才會轉向比較A與B之間的服務以及專業化程度。其實,投影機市場理想的銷售比拼是技術>質量>服務>價格,但現在大家都把目光瞄向了價格,沒有人會取比較服務質量等,而是價格決定一切。
“而聯營就是幾家代理團結起來,將大家的利益捆綁在一起。對于某款產品來說,每家代理的提貨成本都是相同的,如果大家可以一起提貨,首先可以獲得價格上的優勢。每個代理再遵照聯營內部的最低價規定,這樣就能保證每臺的利潤,而這個行業也能更好的發展。”劉經理解釋道。
當然,目前東芝投影在河南的發展只是一種特例(東芝投影在市場上采用四家聯營的方式進行運作,統一操盤,除了可以最大限度避免竄貨外,價格也能更好的控制)。至少從現在來看,也是一種理想化的模式。關于聯營的這種模式,劉經理也在進行這積極的摸索嘗試,而這種嘗試也決不僅限于某個品牌的經營。目前,市場上的投影商家有100多家,稱得上正規軍的也就是大家熟悉的幾家,而每家正規軍也都有其自己的產品線和資源。每個月大家都會在一起討論市場熱賣的機型,大家一起聯合賣同一個型號的產品,這樣的操作會更加靈活。劉經理談道,“各個公司之間是獨立的,但在操作產品上又是聯合的,這樣在獲得其它品牌資源的同時,操作空間也會更大。”
或許,聯營也終將是一種理想化的模式,但這種嘗試仍將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