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國平板電視市場呈現出爆發式增長態勢,預計全年銷量將突破800萬臺。但就在平板電視業內高喊平板時代來臨之際,由于眾多平板電視廠商不遵守國家彩電“三包”規定,消費者權益缺乏保障,信用危機也正悄悄扼住平板電視產業發展的命脈。
平板電視售后不遵守“三包”規定難倒消費者
從平板電視誕生以來,由于平板電視廠家借口相關國家“三包”規定中沒有關于平板電視的字眼,不在“三包”規定約束的范疇,平板電視售后服務就一直游離于“三包”規定之外。為了減輕自身的責任,平板電視廠商紛紛自己制定售后服務的期限和范圍:有的規定平板電視整機和零部件包修時間均為1年,有的規定整機包修1年,主要零部件包修兩年。而在對主要零部件的界定上,幾乎同時將平板電視最重要、價格最貴的部件——顯示屏排除在外,從而給消費者帶來無窮的麻煩和沉重的負擔。
家住北京大興區的閻先生前不久向記者投訴,他家1年多前購買的液晶電視,開機后總會出現兩道黑杠,廠家維修人員說是液晶屏壞了,需要更換,費用要8000多元。而且告訴他,由于平板電視整機只包修1年,所以費用要由他自己承擔。閻先生非常氣憤地對記者說,當初購買這臺平板電視時花了1.2萬元,現在市場價也只有7000多元了,換個顯示屏的費用比買一臺新的還要貴,簡直就是欺負人,要是知道液晶電視會這么短命,當初說什么也不會買的。
湖南消費者鄧先生于2005年10月31日在長沙購買了1臺液晶電視,當時廠家承諾整機包修1年,主要零部件免費維修3年。2007年2月1日該電視出現黑屏的問題,鄧先生當天向廠家維修站反映情況,可維修站因快過年了等原因直到2007年3月2日才來人確定背光板壞了,而且聲稱背光板不是主要部件,不屬包修范圍。上門服務費、檢測費、修理費、配件費共幾百元全由鄧先生本人負責。而鄧先生之后向多家電器維修部的專業人士咨詢了解到,背光板完全應該屬于3年包修范圍。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由于眾多平板電視廠家不遵守國家“三包”規定,消費者花費高昂的價格購買的平板電視,一旦出現顯示屏等故障,就只能讓它淪落為一次性消費品,因為眼下平板電視的價格下降很快,而維修價格卻一直不降,往往是更換一個顯示屏的費用超過購買一臺同類的新電視的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