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于消費電子HDMI(高清晰度多媒體接口)和PC陣營的DisplayPort上演了精彩的“對臺戲”。從目前來看,PC陣營傾向于采用DisplayPort,而消費電子陣營則更青睞HDMI。然而一個事實是,HDMI在消費電子領域立于不敗之地之外,向PC陣營邁進的步伐也在加速。Silicon Image亞太區高級銷售總監姚欣仁表示,目前PC和消費電子產品呈現了一種趨勢,HDVD和藍光逐漸和PC融合起來,這意味著PC市場上有很多產品都會采用HDMI1.3標準。目前Silicon Image正努力讓HDMI技術和現有的PC機融合。
HDMI組織自頒布HDMI1.0標準以來,至今已發展到HDMI1.3版本。而HDMI1.3規范的出臺更是為HDMI如虎添翼,原來4.96Gbps的帶寬已倍增至10.2Gbps,支持色深擴充至30bit、36bit以及48bit(RGB或YCbCr)。DigiTimes分師析林宗輝認為,HDMI 1.3帶寬的倍增主要是針對DisplayPort接口的規格,DisplyPort接口可以達到10.8Gbps以上的流量,HDMI以期先聲奪人。盡管HDMI在PC市場著墨未深,但以其兼容性、普遍性等優勢而言,進一步擴大市場似乎不那么困難。
根據In-Stat的預測,截至2007年底將上市配備HDMI輸出接口的PC,它們能夠直接連接超過1.05億臺內建HDMI輸入接口的高清晰電視。
但DisplayPort陣營的擁躉當然不容“臥蹋之側,他人酣睡”。美國捷納斯(GENESIS)半導體公司中國區總經理肖萌表示,HDMI 1.3標準主要解決了HDMI 1.2無法支持1080P FHD的局限性,但DisplayPort無論在傳送帶寬、顯示分辨率上都具技術優勢,最大可支持雙路1080P FHD傳送。目前DisplayPort的客戶群在不斷擴大,涵蓋領域十分廣泛,今后將逐漸成為市場的主流技術。從DisplayPort陣營來看,戴爾、惠普和聯想是最早支持DisplayPort的公司,不久前英特爾和三星都正式表示支持VESA的DisplayPort 1.1規范,亦相當具備爭鋒實力。
盡管目前看是HDMI暫居上風,但實際應用的PC廠商還較少。林宗輝表示,究其原因,一是授權費用相當高,除了必繳的1.5萬美元年費以外,每個終端產品都還要另外征收4美分到15美分不等的版稅。如果與HDCP(高帶寬數字內容保護)搭配授權,所需付出的授權成本更是倍增,而HDMI料件成本也需額外增加20美元以上,而其測試認證的過程,也必須收取3000美元~7000美元的費用,這對于已經進入薄利競爭時代的IT產業而言,是個相當大的負擔。而DisplayPort規格基本上是不需要支付授權費用的,因此對于IT產業而言,是個相當大的利好。不過DisplayPort在認證收費以及終端授權方面,VESA組織還未有明確的標準,這對于支持廠商來說也會產生相對的疑慮。
毫無疑問,市場需要一個統一的互連接口,以便從媒體內容豐富的PC和視頻系統向顯示器發送高清、受版權保護的內容。硅谷數模市場專員梁倩表示,隨著交互技術的發展以及更多的家電化電腦產品的出現,電視與電腦“聯姻”的趨勢不可避免。從技術的角度看,DisplayPort無疑更具有優勢。從市場的角度來看,雙方是勢均力敵的。但誰能最終取勝將取決于電腦陣營與家電陣營誰能對對方的市場產生足夠的影響。
雖然各有所好,但HDMI和DisplayPort融合之勢已在顯現。ATI及NVIDIA等主流顯示卡制造商以及各PC大廠的支持,壯大了DisplayPort的聲勢,他們初期將會采用并行支持的方式(即同時支持HDMI與DisplyPort接口)。此外,HDCP 1.3版本可以支持HDMI和DisplayPort。目前有三家芯片制造商正努力在其樣產的芯片組中集成HDCP1.3,他們分別是Genesis Microchip、硅谷數模半導體和專注于DisplayPort芯片的新創公司Parade科技。
未來HDMI和DisplayPort接口之爭到底誰主沉浮,有待市場檢驗。但就目前來看,或許PC廠商產品同時支持HDMI與DisplyPort接口不失為良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