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北京上演了一場等離子與液晶電視的“盲測”對決為等離子昭雪冤屈。測試結果表明,等離子電視的動態清晰度更高,而液晶電視在靜態清晰度方面略占優勢。在對比度、色彩自然程度和可視角度三項性能指標上,等離子將液晶遠遠甩在后面。此次盲測的目的是為了讓消費者真正直觀的了解到液晶和等離子的差別,以便于在選擇的時候放寬標準。
自從信息產業部高清標準出臺后,50英寸以下等離子電視的命運一路急轉直下。高清標準顯示,符合高清標準的平板電視分辨率應該達到1366×768,而50寸以下的等離子分別率只有1024×1024,1024×768或852×480。這就必然導致了一些消費者的誤解,等離子電視畫質差、壽命短、功耗大,就連等離子電視降價也成了消費者懷疑其是否品質下降的理由。等離子在與液晶的第一戰中頗顯頹勢。
此次盲測中,觀看者在不知道測試設備是等離子還是液晶電視的情況下,根據畫面效果進行公開公平的對比評價,將有助于消除消費者對等離子電視的誤解,從而在電視的選擇上將可以更加寬泛。測試以來自全國各地的媒體記者作為測試主體,分別對兩臺分辨率為1366×768的高清平板電視的畫面清晰都、對比度、色彩自然程度、可視角度4項性能指標作出自己的主觀評價。由于觀看者不被告知這兩臺高清平板電視的材質,使得結果將會更加的公正客觀。
根據現場統計結果顯示,在清晰度方面,認為液晶電視靜態清晰度較高的記者超過半數,而在動態清晰度的選擇上,等離子以微秒級的響應時間贏得了高達88%的選票。液晶拖尾現象雖然已經得到相關技術控制,但是在顯示高速動態畫面的時候表現能力尚且不如等離子。在對比度、色彩自然程度和可視角度三項性能指標上等離子也遠遠的趕超在了液晶前面。
三年前還能和液晶電視等力抗衡的等離子,近幾年為何頻頻遭遇不利?無論是像索尼和東芝這樣的國際制造商還是普通消費者,都不同程度的放棄選擇等離子,這除了等離子自身確實存在問題外,輿論導向一致偏向液晶電視也成了等離子受挫的一個重要原因。普通消費者可能僅僅是看到了液晶電視的畫面非常細膩,所謂“一見鐘情”,畫質好就是一切。在消費者自身已經不自覺的傾向液晶電視的時候,輿論又發揮了它能放大缺點的功能,將能耗大、壽命短的弱點也歸給了等離子。而作為普通的消費者來說,輿論往往成了他們選擇產品的第一標準。

百度搜索結果,等離子的結果遠高于液晶
在百度搜索“等離子缺點”時,能搜索出帶有相關關鍵詞網頁191000篇左右,而輸入“液晶缺點”,是5260篇左右,在某種程度上,也能說明人們對等離子缺陷的在意程度遠遠大于液晶電視。
等離子液晶能耗PK 其實液晶更費電
在國內彩電行業紛紛倒向液晶電視的時候,松下卻推出了全高清的42英寸等離子電視,也表明了等離子產品在技術上又邁進了一大步。松下負責人表示,等離子電視限于發光的原理,在尺寸上很難做得很小,但在37英寸以上的大屏幕市場,等離子還是占有優勢的。
事實上,盡管目前液晶和等離子都對外稱有60000小時的顯示壽命(顯示能力衰減50%),但在16000小時時,等離子屏幕顯示能力將衰減10%,而液晶則因需要采用背光源其衰減將高達40%。
在能耗上,其實等離子電視的實際功耗低于液晶電視,這是源于他們的顯示原理不同。等離子是靠兩層玻璃板之間的熒光材料,在高速的點亮與熄滅的過程中實現上十億色的顯示效果。也就是說,當畫面全黑的時候,這些熒光材料是完全熄滅的,從根本上解決了功耗的問題。而當液晶顯示全黑畫面的時候,液晶屏下面的背光實際仍然被點亮,所以在同樣的顯示時間之內,液晶并不比等離子更省電。
韓國最大的電視臺KBS對二者的實際功耗作過一項比較實驗:播放電影“哈利波特”,50寸等離子電視一個小時要消耗電力180W,而用46寸液晶電視一個小時要消耗電力270W。
液晶和等離子爭戰的硝煙其實永遠不會停歇,液晶畫面的靜態細膩或是等離子畫面的動感流暢,誰勝誰負依然難分伯仲。隨著制造商和消費者對液晶電視和等離子電視更全面的了解,相信誤解的消除會令這場商戰變的更加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