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以液晶和等離子為代表的平板電視可謂熱遍神州,無論是喜歡看電視的普通消費者還是熱衷于DIY高清家庭影院的HTPC發燒友抑或渴望震撼游戲效果的骨灰級玩家,“升級平板電視”都成為大家關注的熱點。
為了順應技術發展的趨勢,“全高清”和“HDMI數字接口”成為用戶挑選平板電視的重要標準。其中,一臺平板電視有沒有HDMI接口、有幾個HDMI接口,都被看做是否具有升級和擴展空間的重要標志。另一方面,在PC平臺,為了和家電接軌,也有越來越多的顯卡、顯示器乃至主板開始配備HDMI接口。


那么,HDMI接口真的就是未來數字視頻接口的趨勢了嗎?從PC到電視,未來的顯示接口真的將由HDMI一統天下嗎?現在升級到HDMI真的就能一步到位了嗎?
——答案是否定的。

HDMI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
事實上,最近發生在產業上游的一系列事件,預示著HDMI正面臨前所未有的嚴峻挑戰,伴隨UDI的出局,DisplayPort很有可能成為統治PC和家電平臺的終極數字視頻接口。


下面,就讓我們簡單回顧一下HDMI、UDI和DiplayPort之間的“三國演義”,看看HDMI到底面臨怎樣的危機,能夠一統PC和家電平臺的數字視頻接口,到底會“花落誰家”?
HDMI接口是這三種接口中最先出現的,它出現的主要目的是代替以往家用音頻和視頻電器上過于繁雜的各種影音接口,進而成為新一代高清數字影音產品的標準接口。另一方面,隨著“多媒體影音中心”概念的出現,PC平臺和數字電視開始融合,兩者之間的聯系越來越密切。但是,對于PC平臺而言DVI接口仍是主流的數字視頻接口,如何使PC和家電兩者的接口實現統一成為擺在世人面前的問題。
有很多廠商對此十分感興趣,于是UDI(Unified Display Interface——統一顯示接口)在2005年出現了。作為以DVI為基礎的接口技術,它在和現有的計算機接口很好過渡的同時還兼容同樣基于DVI視頻接口的HDMI接口。可以說UDI標準滿足了人們對通用數字顯示接口的要求,很多人對其寄予厚望。


歷史的發展總是充滿了變數。就在2007年3月,UDI的主要支持者Intel突然倒戈,轉而投靠另外一個接口標準——DisplayPort 1.1。伴隨Intel的倒戈,很多UDI的支持者紛紛離它而去,統一顯示接口就這樣黯然出局(《DisplayPort 1.1羽翼漸豐 HDMI遭挑戰》),剩下的是分別支持電腦和消費類電子產品的兩大接口陣營——DisplayPort和HDMI。


由于戴爾、惠普和聯想這三大電腦巨頭對DisplayPort的支持,英特爾自然要和自己的客戶搞好關系。然而UDI出局也有其自身的原因——采用這一接口的制造商必須向UDI支付每年10000美元的年費以及每接口4美分的版權費,并且UDI無法支持被筆記本電腦廣泛應用的LVDS界面,因此在應用層面上大打折扣。

UDI接口無法做為顯示設備內部連接的接口
對于電視機制造商而言,HDMI接口顯然更符合他們的口味。經過4年多的發展,這一接口已經被影音娛樂產品廣泛使用,看看市場上銷售的電視機、影碟機和游戲機就知道它是多么的普及。
伴隨著UDI的退出,數字家電的顯示接口之爭從“三國演義”又回到了“雙雄爭霸”的起始狀態。面對如此情形我們不禁要問:究竟今后哪種接口將會一統家電和PC兩大平臺?
在分析兩者今后的發展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它們各自的特點。
HDMI的英文全稱是“High-Definition Multimedia Interface”,即“高清晰度多媒體接口”。它的視頻傳輸技術是基于現在廣泛流行的DVI接口技術的,和DVI一樣它們都需要通過TMDS(Transition Minimized differential Signaling—— 微動傳輸差分信號)來進行信號轉換并傳輸,而顯示設備則需要將這些信號再還原成驅動信號才能顯示,可以說HDMI是在原有技術基礎之上進行的“改良”。

TMDS是現行的數字接傳輸技術的基礎(圖為TMDS芯片)
而DisplayPort技術則可以說是一種“革命”。它繞過了像TMDS技術一樣的信號轉換過程,直接以微封包架構傳輸原始的像素信息。在實際應用上,兩者也存在一定的差異。DisplayPort可以用于顯示設備內部傳輸,筆記本電腦或直接驅動的顯示器都可以通過它直接與顯示芯片相連,而HDMI則可以自動校正視頻圖像與音頻在傳輸過程中產生的不同步現象。

采用DisplayPort標準可以省略掉顯示器上的很多電子器件
雖然在技術上有本質的不同,但在很多方面兩者是有相似之處的。1、它們都具有小巧的外觀,可以用很少的線路傳輸高流量的數據;2、它們都能夠滿足越來越“變態”的視頻傳輸對帶寬的要求;3、它們都可以通過一條電纜同時傳輸視頻和音頻數據;4、它們都支持數字版權加密技術。

HDMI和DisplayPort都可以同時傳輸影音數據
別看它們有著這樣和那樣的優點,但是最終用戶最關心的問題還是這兩種接口與現有設備的兼容應問題,以及采用這兩種接口的設備相互之間的兼容性問題。對于那些鐘情于DIY家庭數字影音中心PC的人,哪種接口能更好地連接電腦與電視機更為重要。
我們先來看看HDMI接口目前在電腦上的應用情況。現在已經有很多顯卡生產商推出了帶有HDMI接口的顯卡,于是我們可以通過HDMI接口無縫連接到絕大部分的平板電視,從表面上來看現狀似乎對HDMI陣營有利。

已經有大量采用HDMI接口的顯卡上市
然而從消費者的實際應用情況來看,這種方式還存在一定的問題,過掃描等現象還無法避免。這主要與電視和PC的顯示標準不同有關,通過電視機廠商的改進可以得到解決,并且我們也看到了很多兼容性很好的電視機,而顯卡廠商也在以各種方式(如更新驅動)來解決這一問題。

過掃描是現在通過HDMI接口連接電視與PC時存在的主要問題
如果我們現在購買了帶有HDMI接口的電腦產品,那么在今后和擁有同樣接口的影音設備相連接時可能會得到很好的兼容性。然而,如果和采用DisplayPort接口的顯示設備相連接的話情況可就大不一樣了。
我們現在還沒有得到任何的消息表明有HDMI輸出到DisplayPort接口的設備被開發出來,也沒有支持HDMI的官方組織表明有開發此類設備的意向。結果可想而知,如果您現在購買了一塊帶有HDMI輸出接口的顯卡,當數字電視或顯示器采用DisplayPort標準時,您將不得不對顯卡進行升級。

HDMI與DVI的連接還是非常方便的
對于現在的主流電腦用戶而言,HDMI接口由于采用了和DVI一樣的底層技術,所以從DVI到HDMI或從HDMI到DVI都可以很好的實現相互兼容。當然,由DVI到HDMI要損失一部分的灰階信號。但是,HDMI是提供向下兼容的,高版本的HDMI接口可以兼容低版本的接口和DVI接口。所以,使用DVI接口的電腦在今后可以更好地與采用HDMI接口的顯示器或電視相兼容。
說完HDMI我們再來看看DisplayPort,至今還沒有采用這一接口的產品出現,可以說這一接口是完全不同的一代標準。如果今后的顯示器設備采用這一接口的話,您現在所使用的顯卡就必須升級,因為DVI和HDMI都無法輸出到這一接口。

DisplayPort外部設備連接端口
但是,如果您打算購買一臺新電腦做為數字家庭中心的話,DisplayPort可以滿足您在顯示器設備上的所有要求。這一接口傳輸的數據由于保持了原始的像素信息,因此可以搭配各種芯片進行諸如TMDS一樣的信號轉換。所以,只要配備相應的轉接芯片和電纜,您就可以完成從DisplayPort到DVI、HDMI的兼容連接。

DisplayPort在設計之初就考慮到了兼容問題
現在已經有相應的轉接設備正處在研制之中,而且馬上就會有相應的產品推出。可以說,DisplayPort接口可以很好的輸出到采用現有多種數字接口的顯示設備當中,而現有的顯卡或視頻播放設備如果要直接輸入到采用DisplayPort的顯示器或電視幾乎是不可能的。

DisplayPort的廣泛普及意味著HDMI的出局
這就意味著如果DisplayPort接口成為顯示器或電視的標準接口,我們現在的所有電腦、高清播放機、游戲機都將會被淘汰。或者我們要額外購買一個轉換設備來驅動顯示器,并且現在還沒有哪家機構或企業表明要研制并生產類似設備。
對于那些不愿意更換掉現有設備的消費者而言,帶有HDMI接口的數字電視或平板顯示器是最好的選擇。而對于那些不愿意換掉現有顯示器或數字電視的用戶而言,更換現有顯卡或電腦為帶有DisplayPort接口的產品將具有更廣泛的兼容性。

HDMI接口在家電領域的地位已經確定
對于鐘情于DIY家庭數字影音中心PC的發燒友而言,等待擁有DisplayPort接口的電腦產品是一個明智之舉。因為從現在的情況來看,這一接口除了可以滿足現在所有帶有數字接口的顯示器的要求外,還能夠支持今后的各種顯示設備。

AMD已經在路線圖中明確表示對DisplayPort的支持
HDMI和DisplayPort都有各自的支持廠商,他們分屬家電產品和電腦產品兩大陣營。顯而易見的是,這兩種接口將分別在各自的領域得到全面推廣,那些老舊的接口顯然難以滿足日益增高的視頻數據傳輸要求。

DisplayPort是否能出現在像PS3一樣的游戲機上呢?
然而,隨著交互技術的發展以及更多的家電化電腦產品的出現,電視與電腦“聯姻”的趨勢不可避免。在UDI接口被淘汰出局之后,HDMI和DisplayPort之中的哪一種會成為數字家電的統一接口就顯得非常重要了。從技術的角度看,DisplayPort無疑更具有優勢。從市場的角度來看,雙方是勢均力敵的。整體上看DisplayPort的勢頭要猛于HDMI,但誰能最終取勝將取決于電腦陣營與家電陣營誰能對對方的市場產生足夠的影響,不過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HDMI將在不久之后被淘汰出PC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