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可奈何的抉擇
對于二次銷售的返廠貨,我們也無法輕易識別。有的時候我們只能在質量和價格的契合點上做出選擇。首先我們應該承認返廠現象得普遍存在。其次,如果是正規得程序,對于C類產品是會從生產線上下來后重新做二次質檢的,在質檢過程中是會保證產品出售前的質量控制。那么,對于正規途徑的二次銷售產品,我們必須要考慮到,經過二次質檢的產品相對于當時的價格是不是值得購買。而面對低價甚至超低價的產品,消費者也不妨多思考一下產品本身的情況。雖然說,目前價格戰打的火熱,但是一分錢一分貨的規律還是依然有效的。
買產品要三思而后行 |
當然,最瀟灑的方法就是,只要在心里承受的價格范圍以內,就將其拿下。不要考慮很多,就像我們在飯館吃飯,不要考慮菜做出來的過程一樣。你只要覺得目前這個產品的品質、效果,對得起它的價格就可以,不管是A類、B類還是C類,按照正常程序,出廠銷售之前都是會經過質檢的,至少在質量上是得到一定控制的。當然,我們也必須承認,畢竟誰都不愿意去買一個曾經開箱過的產品,單從心里上,很多消費者就不會認同,多瀟灑的心里多少也會有些波動。
面對二次銷售品,國家也沒有法律條款約束,也沒有任何一個針對于二次銷售細節的行業規定。這種狀況下,這個舉動目前也許可以看作是被默認允許的。但是,目前賣場除了樣機出售特別明示以外,并沒有人相關的處理品明示,至少再家電賣場里面沒有看到。而且對于產品的降價,是由多種復雜因素構成的,不能明確定論就是因為二次銷售才得以降價的。由此看來,對于廠商行為的控制,只能停留在道德層面。其實,二次銷售在保證一定質量的前提下,適當降低價格出售也無可厚非。只是希望能有一些針對這個問題得相關規定或者約束出臺,比如功能菜單廠方雖然不會說明,但是至少可以告訴消費者如何查看使用時間等一些必要的方法等。這種二次銷售的現象是不會避免的,只是我們每一個人在采取購買行動的同時,要考慮周全,一分價錢一分貨,等到產品最后降價不見得是好事。